

1.
動詞
交付;給予(多用于正式或隆重的場合)。
2.
動詞
教給、傳給別人本領、知識等。
3.
動詞
授予(官職或爵位)。
1.
給予;交付。
1.出自《詩·周頌·有客》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2.出自《國語·魯語上》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
3.出自《說文?手部》授,予也。
4.出自《三國演義》此傳國璽也……今天授公主,必有登九五之分。
5.出自《創造十年續篇》而身為董事的靈光先生卻在他那篇高調的檄文里面授了我一個話柄。
2.
指交還。
1.出自《國語·晉語四》及河,子犯授公子載璧。
2.出自《韓非子·難二》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成王壯,授之以政。
3.
任用;任命。參見“授能”。
1.出自《三國志·吳志·賀邵傳》﹝高宗﹞遠覽前代任賢之功,近寤今日謬授之失,清澄朝位,旌敘俊乂,放退佞邪,抑奪奸勢。
2.出自《紅樓夢》如今且說賈雨村授了應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
3.出自《新唐書?朱敬則傳》故授洹水尉。
4.
傳授,教。
1.出自《東都賦》主人曰:“復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賓既卒業,乃稱曰:“美哉乎斯詩!”
2.出自《兒女英雄傳》據父親授我的這點學業,我看著那入金馬步玉堂如同拾芥。
3.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躬居山曲,設校授徒。
4.出自《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5.
通“受”。接受。
1.出自《周禮·天官·司儀》登,再拜授幣,賓拜送幣。
2.出自《申鑒·俗嫌》關者所以關藏呼吸之氣,以稟授四氣也。
6.
姓。漢有授異眾。
1.出自《正字通?手部》授,姓。漢授異眾。
2.出自《集韻?宥韻》授,姓。
1.見"鈴毦"。
1.綴有垂飾的風鈴﹑鸞鈴。
1.系鈴的繩索。唐制翰林院禁署嚴密﹐內外不得隨意出入﹐須掣鈴索打鈴以傳呼或通報。
2.引申指警報﹑邊警。
1.即鈴索。
1.巡邏﹑報警用的銅鈴﹑木梆等響器。
2.借指巡邏﹑警衛。
3.搖鈴擊柝。
4.猶號令﹑紀律。
1.分頒爵位。
2.指爵位。
1.諸郡。
2.謂建置郡治。
3.大郡。
1.行列分明。
2.高聳貌。
3.風吹貌。
4.眾多。
5.象聲詞。樂器聲。
1.眾多深密。
1.雜亂的田壟﹑矮墻等。指高低不平。
1.猶羅列。
1.羅列,陳列。
1.兩眉對列。謂真切無疑。
1.水渠。
2.指家族各分支。
1.猶眾民。《管子·山至數》"大夫不鄉贅合游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門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許維遹案'列民,讀為黎民。'"一說列民當分讀,原文當為"春秋不鄉贅合游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門。"見《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1.鬼物名。
1.亦稱"列寧裝"。
2.建國前根據地﹑解放區干部經常穿著的一種服裝,建國初期亦頗流行。
見圣彼得堡”(303頁)。
列寧的著作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翻譯。中文第一版根據俄文第四版翻譯。共三十九卷。1955-1963年出版。中文第二版根據俄文第五版并增補部分文獻編譯。共六十卷。1984-1990年出版。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一種俱樂部。
1.見"列寧服"。
1.猶烈女。謂重義輕生﹑有節操的女子。
1.排列。
1.宮殿墻上的裝飾物。用鑲嵌著玉石的金環排列在一條橫木上,象連貫成串的錢,故稱。
舊時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
1.指九卿。
1.分封土地。
1.有名望的人。
1.南朝女官名。
1.例如。舉例用語,用于所舉例子前。
1.眾寺院。
2.謂托身寺剎。
1.即神農氏。又稱炎帝。
1.鬼神名。
1.列星。
1.猶置身。
1.指歷代帝王;諸皇帝。
2.謂歷代圣人。
1.排列成行的石塊。
1.猶言列鼎而食。謂盛宴。
1.即元士。古稱天子之上士。別于諸侯之士。一說,古時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統稱。
2.有名望的人。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業之士。
1.排列侍立。
1.排列分布。
1.百官之署。
1.防守邊塞。列,通"迾"。
2.邊塞的營壘。
1.成列的樹木。
2.謂成行地種植。
1.謂開設商鋪。
2.謂成列的商鋪。
3.古星名。
1.眾星宿。特指二十八宿。
1.猶言散布。
1.清代吏部列記京官官名和履歷的題本。
1.古時排列在邊境上偵察敵情的瞭望所。
1.諸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