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摩擦時阻力大;不滑潤。
2.
形容詞
使舌頭感到不滑潤、麻木干燥的味道像明礬或沒熟的柿子那樣的味道。
3.
形容詞
文句不流暢;難讀難懂。
4.
形容詞
(表情)不自然;(處世)不成熟。
1.
亦作“歮”。亦作“澁”。亦作“濇”。亦作“瀒”。
2.
味不甘滑,像明礬或不熟的柿子那樣使舌頭感到麻木干燥的味道。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檳榔無柯
2.出自《和吳處士題村叟壁》秋果楂梨澀,晨羞筍蕨鮮。
3.出自《孔雀膽》他特別喜歡喝很釅的茶,差不多澀得不能進口。
3.
說話、寫文章遲鈍、艱難、生硬,不流暢。參見“澀訥”。
1.出自《春晚雨中》詩迎風鶯語澀,帶雨蝶飛難。
2.出自《花月痕》《陽春》昨奏聽猶澀,便送商聲上四弦。
3.出自《集外·新年試筆》拿起筆來仍是無話可說;許多時候不說了,話也澀,筆也澀。
4.
道路險阻;不通暢。
1.出自《迎大駕》詩世故尚未夷,崤函方險澀。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趨赴嘉禮,江行舟澀。
5.
生銹。
1.出自《古劍》詩鐵衣今正澀,寶刃猶可試。
2.出自《和酬泉南陳賢良高見贈》湛盧生澀鞘秋塵,方冊誰談禮樂因。
3.出自《舊劍》詩歲月銅花澀,云煙牛斗昏。
6.
不光滑;不靈活;不滑潤。
1.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及梔子》手痛挼勿住
2.出自《當窗織》詩水寒手澀絲脆斷,續來續去心腸爛。
3.出自《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幽花生御榻,苔澀青蒼瑯。
4.出自《離婚》剛刮凈的臉,會仿佛順著刀子冒槐子水,又澀又暗。
5.出自《艷陽天》男人們揉著發澀的眼皮,挑著水桶奔到官井沿。
7.
急。參見“澀道”。
1.出自《李宮人琵琶引》時時常被宮中召,強理琵琶弦上音。琵琶轉調聲轉澀,堂上慈親還佇立。
1.進行搶劫。
1.取巧。
1.將要。
1.偷盜。
1.旅行用的箱子。
1.能行走的獸類。比喻行為卑污的人。禽,獸類的總稱?!豆茏樱⒄?道涂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尹知章注"無禽獸之行。"郭沫若等集校引黃震云"'道涂無行禽',指人言之,謂其為能行之禽爾。"一說指路上的囚徒。禽,猶囚。參閱清俞樾《諸子平議.管子一》。
1.指廁所。因其穢污當常清除,故稱。
市面上商品的一般價格。也指金融市場上利率、匯率、證券價格等的一般情況摸~丨熟悉~丨~看漲。
1.猶行賞。
1.營謀。
1.猶行賄。
1.指部屬。
1.又趨。
2.明清時,地方官經推薦保舉后調任京職。
1.德行完美。
1.改變常規,權宜行事。
2.使用勢力。
1.行宮前的闕門。亦借指行宮。
1.參加同業商行的商人。
1.即人行道。大道兩旁的人行便道。
1.指人們之間的禮節應酬等活動。
1.謂被刀斧等兇器砍傷。
1.出行的日數。
1.謂顯示卑下的容態。
2.在路上的容儀。
1.行為象豬狗。謂不齒人類。語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問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無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猶有斗,惡有士而無斗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于湯文,行則譬于狗豨,傷矣哉!'"
1.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須行走以散發藥性,叫做"行散"。也稱行藥。
2.泛指散步。宋楊萬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詩。
1.舉辦喪事。
1.行旅出發前后的情狀﹑氣派。
2.猶行旅。
3.五行之色≮﹑赤﹑青﹑白﹑黃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
1.謂出行匆忙倉促。
1.見"行色匆匆"。
1.見"行色匆匆"。
1.行走于山地。
1.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語本《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悅之。"
1.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時用作儀仗的障扇。
1.做善事。
1.經營商業。
2.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坐商"的對稱。
1.猶行酒。謂依次敬酒。
1.進行賞賜。
1.旅館。
1.立身處世。
1.路神。
2.運用神思。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
2.借指該省官。
3.元代除京師附近地區直隸于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廣﹑陜西﹑遼陽﹑甘肅﹑嶺北﹑云南等處創設十一行中書省,作為普遍分設全國各地區的中央政務機構,簡稱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總攬該地區的政務。行省遂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的名稱。明清以后雖不采用行中書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簡稱省)之名已在習慣上代表大行政區,沿用至今。
1.亦作"行尸"。
2.指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的人。
3.病名。
1.見"行尸走肉"。
會走動的尸體,沒有靈魂的肉。指只具形體而無所作為混日子的人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夫助詞,無義。)
1.行為悖亂。
1.用兵;出兵。
1.謂指揮大軍作戰。
1.猶施行。
1.時行。謂見重于當時。
1.亦作"行寔"。
2.行為樸厚。
3.謂實際行為;實際。
4.指生平事跡。
5.猶行狀。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
1.游食,閑游放蕩而食。
2.遞送飲食。
3.謂借活動以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