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
2.
見“蹩躠”。亦作“???”、“蹩??”。
3.
見“蹩躠”。盡心用力貌。
1.出自《莊子·馬蹄》及至圣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2.出自《晉書·夏侯湛傳》豈肯蹩躠鄙事,取才進人,此又吾子之失言也。
3.出自《原儒》有綜九流、齏萬物,而不一孔父,不蹩躠為仁義。
4.
見“蹩躠”。盤旋起舞貌。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蹩躠蹁躚。
2.出自《五悲·悲人生》鐘鼓玉帛,蹩躠蹁躚。
5.
見“蹩躠”。跛行貌。
1.出自《種仙靈毗》詩及言有靈藥,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騰騫。
2.出自《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赴中書》朔寒衣裳單,路遠馬蹩躠。
3.出自《喜湯西崖至京》詩徒行不必愁夜歸,蹩躠疲騾受鳥啄。
6.
見“蹩躠”。奔走;奔波。
1.出自《鳴皋歌送岑征君》若使巢由桎梏於軒冕兮,亦奚異於夔龍蹩躠於風塵。
2.出自《酒家傭·王成歸隱》蹩躠風塵十載余,看來蠻觸總成虛。
3.出自《胡沅潤征裘歌》朝憑鹢尾引雙眸,胡郎岸上足蹩躠。
1.亦作"痚服"。
2.素服;白色的喪服。
1.使疏遠者親附。
1.西漢疏廣﹑疏受叔侄分別為宣帝太子太傅﹑少傅﹐于榮顯中同時稱病引退◇遂以"疏傅"為急流勇退的典型。
1.亦作"疏穢"。
2.奏疏的草稿。
1.亦作"痚隔"。亦作"踈隔"。
2.疏遠隔絕;分離。
1.通觀;洞察。
1.亦作"疏獷"。
2.粗豪強悍。
1.粗豪兇狠。
1.亦作"疏閎"。
2.開朗恢宏。
1.亦作"痚戶"。
2.窗戶。
3.門扉。
1.亦作"?華"。
2.疏麻的花。古代常用以贈別。
1.開朗的心懷。
1.亦作"?緩"。
2.懶散遲鈍。
3.寬松;寬和。
1.亦作"痚惶"。
2.猶言惶恐不安。
1.荒疏不明。
1.見"疏稿"。
1.亦作"痚豁"。
2.猶疏闊。久別。
3.猶排遣。
4.開闊;敞亮。
5.開朗;直爽。 6.稀疏脫落。
1.亦作"疏脊"。
2.貧瘠﹐不肥沃。
1.分條記載。
2.猶記敘。
1.亦作"痚忌"。
2.疏遠猜忌。
1.疏遠離間。
1.亦作"疏儉"。
2.粗淡簡略。
又稱疏枝”。將一個枝條從基部全部剪去或鋸去的修剪方法。通常剪除病蟲枝、干枯枝、無用徒長枝、下垂枝、交叉的密生枝??筛纳茦涔谕L狀況,集中養分和水分,有利于成花、結果。
1.亦作"疏簡"。
2.散漫﹐隨便。
3.疏遠簡慢。
4.粗疏簡略。
5.蕭疏挺拔。
1.亦作"痚蹇"。
2.迂闊困頓。
1.亦作"疏賤"。
2.指關系疏遠﹑地位低下的人。
3.謂關系疏遠﹐地位低下。
4.疏遠輕視。
1.亦作"踈漸"。
2.漸漸地疏遠。
1.簡略的禮節。
2.孤高的節操。
3.指植物粗壯之節。
1.猶挺拔。
①疏通調解在各方疏解下,協議終于得以達成。②疏導緩解疏解積壓客流。
1.明清時﹐將鄉試﹑會試中試的舉子姓名籍貫名次及其文章匯集刊刻成冊﹐名曰試錄。
1.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以律義為內容出試題﹐叫"試律"。
2.即試帖詩。
1.指科舉考試的策論。
1.品茶﹔飲茶。
1.猶試筆。
2.檢驗墨的質量。
3.宋代以來﹐參加科舉考試中者的文章的匯編﹐稱之為試墨。參見"試墨帖"。
4.明清科舉試卷名目之一。鄉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的試卷。亦借指八股文。
1.匯集科舉考試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1.古時歲終之夜賭博。
1.唐代鹽人才的考試項目之一??疾炱鋵彾ㄎ淖值哪芰σ詳喽ㄆ湮睦硎欠駜為L。
1.在公開放映之前﹐內部先試映的影片。
2.指試映影片。
1.科舉考試時應考人員所居號房內的鋪席。
1.考試的日期。
1.謂經過考試﹔量才授官。
1.考試之日。
1.謂春來禽鳥初鳴。
1.謂主持考試射箭。
1.正式任命前試行代理及攝守官職。
1.猶投身。
1.指科舉考試中的命題限韻賦詩。
1.指古代為授與官職而考試士子。
1.開始辟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