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兩頰上的胡子,泛指胡子。
1.
亦作“抩”。亦作“髥”。
2.
頰毛。亦泛指胡須。
1.出自《莊子·列御寇》美髯長大,壯麗勇敢,八者俱過人也,因以是窮。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3.出自《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罌承槽,銜杯漱醪,奮髯踑踞,枕曲借糟。
4.出自《滿江紅》詞向尊前,來訪白髯翁。
5.出自《從軍行送王玉門之大梁》有客有客髯而紫,左挾秦弓右吳矢。
6.出自《蘇聯紀行·六月廿三日》畫中波斯王有大髯,波斯軍均作雄赳氣昂之態。
3.
指多須或須長的人。
1.出自《三國志·蜀志·關羽傳》﹝諸葛亮﹞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2.出自《戲贈彥深》詩李髯家徒立四壁,未嘗一飯能留客。
3.出自《夏五閑居》詩沈髯身鶴立,居心乃淳靜。
4.
動物的須。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上申之山﹞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2.出自《晉書·郭璞傳》夫攀驪龍之髯,撫翠禽之毛,而不得絕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聞也。
3.出自《贈粉鼻》詩連夕貍奴磔鼠頻,怒髯噀血護殘囷。
4.出自《本草綱目·鱗二·蚺蛇》蛇屬,紆行,此蛇身大而行更紆徐,冉冉然也,故名蚺蛇。或云鱗甲有毛如髯也。
5.
用同“冉”。舒緩貌。參見“髯髯”。
1.出自《送墨工潘生還臨江》詩東風蕩蕩吹燕山,行人髯髯掉臂還。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