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璚”。亦作“瓗”。
2.
美玉。
1.出自《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2.出自《雜詩》尺燼重尋桂,紅粒貴瑤瓊。
3.出自《次韻答王鞏》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
4.出自《瑞象賦》玉輝輝以凝素,瓊斑斑而點碧。
3.
詩詞中常以比喻色澤晶瑩如瓊之物。
1.出自《贊浦子》詞宋玉《高唐》意,裁瓊欲贈君。
2.出自《河滿子》詞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時見纖瓊。
3.出自《紅梅花》詩繁萼香瓊亂,殘英絳雪遺。
4.出自《詠雪與寮友同賦》華表瓊千尺,層城玉四圍。
4.
喻美女。
1.出自《江陵三夢》詩古原三丈穴,深葬一枝瓊。
5.
古代博具,猶后來的骰子。參見“瓊畟”。
1.出自《列子·說符》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中,反兩?魚而笑。
2.出自《后漢書·梁冀傳》六博。
3.出自《鴻臚寺四十韻》雙瓊京兆博,七鼓邯鄲娼。
4.出自《上元紀吳下節物排諧體三十二韻》酒壚先疊鼓,燈市蚤投瓊。
6.
古代方士用以煉丹的材料。
1.出自《黃庭內景經·肝氣》唯待九轉八瓊丹。
7.
傳說中的井鬼名。
1.出自《酉陽雜俎·諾皋記上》井鬼名瓊。
2.出自《井中鐵·崇禎末吳門浚井得鄭所南書》詩連江鐵函書似漆,吳門浚井一旦出。沉埋一十三萬日,瓊鬼嘶叫風雨溢。
8.
地名。指古瓊州府,即今海南省。有時亦指海口市瓊山區。參見“瓊州”。
1.出自《夷堅支志庚·黃瓊州》后在瓊泮得疾,問新教授,乃南安軍人。
2.出自《贈陳侯署遂邑事得代回府序》予瓊人也,習知瓊府州縣之害,習聞遂溪同受其害之尤。
1.亦作"草閑"。草叢間。
2.比喻鄉野;民間。
1.猶言茍安偷生。
1.草茅。比喻微賤。
2.猶草野。指民間。
1.見"草薦"。
1.方言。草鞋。
1.見"草芥"。
1.同"草菅人命"。
1.底稿草擬完成。
1.猶草類。
1.幼馬。
粗糙簡劣的食物食以草具。
1.草鞋。
1.草窠,草叢。
1.草蓋的窩棚。指簡陋的住屋。
2.猶草叢。
占據山林的強盜、土匪蕩平草寇|區區草寇,不足為患。
1.指圍起來的草場。
1.猶草莽。雜生的草。
2.指荒蕪之地。
3.猶草野。鄉野;民間。
4.布衣。平民。
1.比喻做人能屈能伸,窘困則屈,顯達則伸。
1.明代宮人春日插在頭上的飾物。又名鬧蛾。
1.創立;起草。
1.草書和隸書的合稱。
2.專指草隸書。初期草書乃為隸書的草寫體,故名。
1.草屋。
1.牲口的飼料。多指干草。
2.自謙之詞。謙稱自己無能力或無福分。
1.堆藏軍馬和其他牲口飼料的地方。
1.草上的露水。
2.比喻恩澤。
1.簡陋的草屋。用以謙稱自己的住處。
2.猶草野。
1.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漢末劉備欲得賢輔,曾三詣隆中,枉駕亮舍,虛心就教,歷來引為禮賢下士的佳話。
1.牝驢。
原生動物,寡膜綱,草履蟲科。單細胞動物。前端鈍圓,后端[fk)]1畢嗣2笨詮3筆澄錙4備孛諾5貝趟顆6狽射管7斃『8貝蠛9鄙燜跖荽蟛萋某婕猓形似倒置的草鞋底,故名。全身長滿纖毛,用以行動。攝取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作為食料。
1.創制法律。
1.馬馬虎虎地了結軍事。比喻做工作不負責任,草草了事。
1.像青草一樣綠而略黃的顏色。
1.粗糙疏略。
1.牝騾。
1.猶草詔。唐宋時用黃白麻紙寫詔書,故稱。
1.母馬。
1.一種表示數目的符號。詳"蘇州碼子"。
①草叢田野變成了一片草莽。②草野;民間。出身于草莽。
1.亦作"草茆"。亦作"艸茅"。
2.雜草。
3.草野;民間。多與"朝廷"相對。
4.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5.比喻鄙陋微賤。 6.比喻淺陋微賤的人。
1.見"草茅"。
1.用麥稈等編成的帽子。式樣繁多,夏天多用來遮擋陽光。
1.指嬰兒出生時無啼哭聲。
1.草順風倒伏。比喻教化風行。
2.猶披靡。喻潰敗。
1.也叫非洲棉或小棉。在我國為一年生草本。株型矮小,葉掌狀。蒴果(棉鈴)較小,其纖維短而細,可用來紡紗﹑絮衣服被褥等。
1.猶草茅。比喻鄙野微賤的人。
1.草野之民,平民。
1.猶賤命。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指荒野。
3.亦作"艸木"。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語出《晉書·苻堅載記》及《謝玄傳》前秦苻堅進犯中原,被晉軍打敗,逃至壽陽城,登上城頭,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懼又愁◇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懼疑慮。
1.起草;初步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