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敬仰;尊重。
2.
副詞
封建時代指有關皇帝的。
3.
名詞
(Qīn)姓。
1.
尊敬;恭敬。
1.出自《書·盤庚上》不匿厥指,王用丕欽。
2.出自《禮記·內則》欽有帥。
3.出自《失題》殺人莫敢當,萬世欽英武。
2.
謹慎,戒慎。
1.出自《書·堯典》帝曰:往,欽哉!
2.出自《后漢紀·靈帝紀中》又聞微行數出諸苑囿,觀鷹犬之勞,極般游之樂,政事日隳,大化陵遲,忘乾乾不息,忽屢省之欽哉!
3.
嚴肅,莊重。
1.出自《洪范傳》“恭”則貌欽,故作肅。
4.
敬佩,佩服。
1.出自《景福殿賦》欽先王之允塞,悅重華之無為。
2.出自《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感寤馳情,思我所欽。
3.出自《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詩久欽江總文才妙,自嘆虞翻骨相屯。
5.
欽羨,仰慕。
1.出自《琴賦》慕老童于騩隅,欽泰容之高吟。
2.出自《初發石首城》詩欽圣若旦暮,懷賢亦凄其。
3.出自《過云中和王正夫韻》詩書事業真堪笑,刀筆功名未可欽。
6.
見“欽欽”。憂思難忘貌。
1.出自《詩·秦風·晨風》未見君子,憂心欽欽。
2.出自《報崔黯秀才書》今吾子乃始欽欽思易吾病,不亦惑乎?
7.
曲貌。參見“欽頤”。
1.出自《后漢書·周燮傳》燮生而欽頤折頞,丑狀駭人。
8.
見“欽崟”。山高貌。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嘉曾氏之《歸耕》兮,慕歷阪之欽崟。
9.
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
1.出自《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陛下欽六圣之光訓,擁千載之鴻休。
10.
通“廞”。陳列。
1.出自《莊子·庚桑楚》道者,德之欽也。
11.
姓。宋有欽德載。見《正字通·欠部》。
1.出自《正字通?欠部》欽,姓。宋欽德載,宋亡隱遁,自號壽巖老人。
12.
通“廞”。興。參見“欽罰”。
1.出自《書·立政》帝欽罰之。
13.
見“欽欽”。謹慎戒懼貌。
1.出自《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終日欽欽,常在戰場。
2.出自《朱子語類》古之名將能功名者,皆是謹重周密,乃能有成,如吳漢、朱然,終日欽欽,常如對陳,須學這樣底方可。
14.
見“欽欽”。樂于進取貌。
1.出自《思鄉原上》魏武帝變以樂府賦頌,文皇業之,明皇接之,使士人欽欽,慕功利,哀窈窕,故不坑儒而端自息。
15.
見“欽欽”。張口呵氣貌。
1.出自《釋名·釋姿容》欠,欽也。開張其口唇,欽欽然也。
16.
見“欽欽”。鐘聲。
1.出自《詩·小雅·鼓鐘》鼓鐘欽欽,鼓瑟鼓琴。
1.新娘家運來嫁妝時﹐新郎至新娘家答謝﹐謂之"謝妝"。
南朝宋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能詩、賦,所作《月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1.自謙愚笨而辭職。
1.唐女道士。
自己承認有罪過,請求寬恕原諒特來謝罪|登門謝罪。
1.《南齊書.謝f傳》﹕"f年七歲﹐王彧見而異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見于稠人廣眾之中﹐f舉動閑詳﹐應對合旨﹐帝甚悅。"后因以"謝f"喻指少年才子。
一種礦物。
1.一端粗一端銳的小木楔,插進榫縫中使接榫固定。
1.短襖。
1.過甚之言,虛夸不切實際之言。《說文.口部》"噧,高氣多言也……《春秋傳》曰'噧言'。"今本《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預注"躛,過也。"陸德明釋文"躛,謂過謬之言。"章炳麟《訄書.儒墨》"詆其兼愛而謂之無父,則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譏于君子,顧非其本也。"一說為《左傳.定公四年》"嘖有煩言"之"煩"的假借字。
1.近侍。
1.見"韰惈"。
1.心地褊狹而行為果敢。
1.隋初官府用以放債收息的公款。
1.廨署。
1.官署。
1.即公廨田。隋唐時給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
1.官舍。
1.書法﹑繪畫﹑詩文中的敗筆。
1.亦作"懈?"。
2.懈怠;松懈。
1.松懈懶散。
2.怠慢不敬。
1.見"懈惰"。
1.松緩肢體。
2.指松散不挺之態。
1.懈怠輕忽。
1.不經心的話;泄氣的話。
1.松勁。
1.懈怠沮喪。
1.懶惰散漫。
2.懈怠輕慢。
1.懈怠失誤。
1.懈怠止歇。
1.海邊。
1.即獬豸冠。
1.即獬豸。
2.指古代御史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3.指代御史等執法官。
1.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
2.指御史等執法官吏。
1.即《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2.薤葉上的露水。
1.篆書之一體。
1.見"邂逅"。
1.見"邂逅"。
①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識。②偶然事非邂逅。
1.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1.見"邂逅相遇"。
1.不期而遇。
1.協和,調理。
2.指宰相的政務。
1.猶安定。
1.協同征伐。
1.協和。
2.指宰相的政務。
1.協和治理。
2.指宰相的政務。
1.燮理政務。
1.協調而使之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