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撁”。
2.
拉,挽。
1.出自《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2.出自《西征賦》商法焉得以宿,黃犬何可復牽。
3.出自《蝶》詩翅輕于粉薄於繒,長被花牽不自勝。
4.出自《家》她回過頭去,正看見瑞玨牽了海臣走過來。
3.
指牛、羊、豕。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
4.
帶領;引導。參見“牽帥”、“牽率”。
1.出自《憶書》適有小婢,其父母居城,有訛言於其父母者,稱婢已為翁殺死,其父母故牽多人來爭鬧也。
5.
掛;牽掛。
1.出自《晉書·五行志中》庾亮初鎮武昌,出至石頭,百姓於岸上歌曰……“庾公初上時,翩翩如飛鳥。庾公還揚州,白馬牽流蘇。”
2.出自《紅旗譜》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6.
牽連;牽涉。參見“牽復”。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2.出自《聊齋志異·陳錫九》少間,村人畢集,共詰之,始知郡盜所牽。
3.出自《書信集·致王冶秋》講文學的著作,如果是所謂“史”的,當然該以時代來區分,“什么是文學”之類,那是文學概論的范圍,萬不能牽進去。
7.
牽累。
1.出自《擬東城一何高》詩曷為牽世務,中心若有違。
2.出自《招陶別駕家陽華作》詩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牽。
3.出自《陀螺》前月我去拜望她,覺得出家人實在可羨,清閑自在,無牽無累。
8.
牽制。
1.出自《管子·法法》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久之,乙既有室,不令,日咻其夫使叛其兄。乙牽于愛而聽之。
3.出自《明史·忠義傳二·龔萬祿》崇明謀犯成都,憚萬祿牽其后,遣部將張令說降。
9.
拘泥。
1.出自《韓非子·奸劫弒臣》此三人者,皆明於霸王之術,察于治強之數,而不以牽于世俗之言。
2.出自《史記·六國年表》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
3.出自《謝秋賦試官啟》不泥於古,不牽於今。
10.
古地名。
1.出自《春秋·定公十四年》公會齊侯、衛侯于牽。
11.
姓。漢有兗州刺史牽顥。見《后漢書·皇甫規傳》。
1.出自《廣韻·先韻》牽,姓。
12.
引。
1.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酒酣后,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出。
2.出自《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綰霧青條弱,牽風紫蔓長。
3.出自《長江萬里圖》詩煙波草色時牽恨,風雨猿聲欲斷腸。
1.亦作"沉鱗"。
2.指水中的魚。
1.沉入水流。
1.古劍名。
1.沉迷昏亂。
1.沉入水中的釣絲。
1.亦作"沉落"。
2.墜落。
3.沒落,淪落。
1.亦作"沉埋"。
2.埋藏;深藏。
3.猶言埋首。謂專心工作。
4.埋沒。
5.借指死。
1.亦作"沉薶"。
2.無聲無息。
3.沉埋,埋沒。
1.亦作"沉霾"。
2.陰霾。
3.埋沒;泯滅。
1.亦作"沉嫚"。
2.沉迷褻狎。
1.為人深沉,才德出眾。
1.昏沉瞀亂。
1.亦作"沉沒"。
2.沒入水中。
3.借指死亡。
4.埋沒;湮沒。
5.落入。 6.隱沒;消失。 7.猶沉迷;沉浸。 8.降落。
1.暗昧,真偽不明。
1.亦作"沉夢"。
2.猶酣夢。
1.亦作"沉密"。
2.深沉嚴謹。
1.猶沉靜。
1.見"沈湎"。
1.亦作"沈?"。亦作"沈沔"。亦作"沉湎"。
2.猶沉溺。多指嗜酒。
3.猶沉浸。比喻潛心于某種事物或處于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1.謂垂釣。
1.湮沒;泯滅。
1.深沉明達。
1.亦作"沉冥"。
2.謂幽居匿跡。
3.指隱居的人。
4.低沉冥寂。
5.昏暗;幽暗。 6.猶埋沒,沉淪。 7.沉迷。 8.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
1.謂日暮。
1.亦作"沉命"。
2.猶絕命。
3.謂危殆的生命。
4.謂處死。
1.古代為督責主管官吏緝捕盜賊而頒布的一種法令。
1.亦作"沉默"。亦作"沈嘿"。
2.猶沉靜。深沉閑靜。
3.不說話;不出聲。
4.沉寂;寂靜。
1.性情沉靜,很少說話。
1.深謀,周密的謀劃。
1.猶深謀熟慮。
1.亦作"沉木"。
2.《后漢書.西南夷傳.哀牢》"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十月,產子男十人◇沈木化為龍,出水上。"后以"沈木"借指夷族。
3.即沉香。
1.亦作"沉穆"。
2.深沉淳和。
1.沉香和龍腦兩種香料的并稱。
1.亦作"沉泥"。亦作"沉泥"。
2.沉入泥中。
3.指沉積泥土。
1.猶長年。
1.亦作"沉凝"。
2.沉厚凝重。
3.低沉徐緩。
4.凝滯,停止流動。
1.猶沉吟。遲疑,猶豫。
1.亦作"沉樸"。
2.見"沈樸"。
1.亦作"沉棄"。
2.沉淪棄置。
1.亦作"沉槍"。亦作"沈槍"。
2.即綠沉槍。
1.見"沈槍"。
1.猶幽情。
1.亦作"沉屈"。
2.埋沒屈抑;屈沉。
3.指湮沒;泯滅。
4.沉冤。
1.亦作"沉泉"。
2.指深淵。比喻險境。
3.猶言沒入深淵之中。
1.亦作"沉然"。
2.寂靜貌。
3.沉默貌。
4.深沉貌。
1.沉淪在下之賢人。
1.謂不行于世。
2.謂沉物填塞。
3.猶淵塞。沉靜篤實。
1.沈約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梁武帝時,官至尚書令,故稱。
2.鶴的別名。
1.亦作"沉生"。
2.香木名。
1.亦作"沉聲"。
2.指聲響發出后斷而不續。
3.沉寂無聲。謂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