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隔斷交通的溝。
2.
名詞
〈書〉比喻障礙,困難。
1.
亦作“壍”。
2.
溝壕。
1.出自《墨子·備城門》塹中深丈五,廣比扇,塹長以力為度。
2.出自《梁書·蔡道恭傳》魏乃作大車載土,四面俱前,欲以填塹。
3.出自《花月痕》一會靜了,于是大家悄悄逾塹;俟各隊到齊,一齊拔柵而入。
3.
比喻挫折;困難。
1.出自《實踐論》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4.
挖掘。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
2.出自《論衡·順鼓》吏卒部民,塹道作坎。
3.出自《烏氏廟碑銘》尚書領所部兵塞其道,塹原累石,綿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進。
5.
墮入塹壕。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塹而死。
6.
借作“賤”。
1.出自《蕭淑蘭》怕甚么奶母舌兒塹,梅香嘴兒尖,恐早晚根前冷句兒添。
①花托頂部膨大扁平呈盤狀的部分。②裝在機床主軸上的圓盤形夾具,常用來固定形狀較復雜的工件。
1.謂用落花當坐墊。
2.織花或繡花的墊子。
1.飄落的花瓣。
1.舊指被土匪綁架的女人。
1.有雕繪﹑裝飾的屏風。
1.繁盛貌。
2.為燦爛﹑絢麗貌。
3.形容隆重鋪張,繁華熱鬧。
1.記載四季花卉的書。
植物開花的時間梅花的~在冬季 ㄧ這種月季 ~特別長。
1.猶花徑。
1.古印度人用作身首飾物的花串。也有用各種寶物雕刻成花形,聯綴而成的。
指美國,由美國國旗的形象得名。
1.花的香氣。
1.鼓框上繪有花紋的鼓。
1.花腔鼓的一種。
1.一種兵器。似矛而較短,便于舞弄。
上半段砌成鏤空花樣的墻。
1.靈巧好看。
1.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
1.指唐武將花驚定。
1.指妓院所在處。
1.即花街。指妓院。
1.見"花街柳陌"。
用鮮花或紙花等扎成的圓形的祭奠物品獻~。
1.姿勢好看而搏斗時用處不大的拳術。
1.即花絨。有花紋的絲絨。
2.花穗。
1.比喻女子美麗的容貌。亦借指女子面容。
形容女子美麗的容貌。
1.含苞未放的花朵。
2.煎茶時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即花乳石。
1.瑞雪。
2.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1.見"花顋"。
1.亦作"花腮"。
2.形容美麗的面頰。
1.織有花紋的經緯密度較稀而質薄的一種織物。古代多以絲為之。
2.棉花和棉紗合稱"花紗"。
棉花、棉紗、棉布的合稱。
也稱踩花山”。黔渝滇苗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期不一,一般都在夏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間。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匯集到跳場坪舉行各項文娛慶祝活動。青年男女圍繞樹立在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還舉行爬竿、賽馬、斗牛、射箭等比賽。
1.有彩色花紋的衣衫。
2.戲曲中旦角的一種。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特點發展而成,扮演性格比青衣活潑﹑比花旦莊重的婦女。
1.花木的枝梢。
2.猶花巧。
3.謂顏色鮮艷。
1.見"花稍"。
①顏色鮮艷多彩(指裝飾)穿著過于~。②花樣多;變化多鼓點子敲得又響亮又~ㄧ電視上的廣告越來越~。
1.指花言巧語﹑慣于說謊的人。
1.掌管花的神。
2.花的精神。
把花生米炒熟、磨碎制成的糊狀食品。
1.比喻榮耀﹑美滿。
1.見"花生米"。
1.即私生子。
1.善于培植花木的人。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東京(今河南開封)建壽山艮岳”,設蘇杭應奉局,搜羅奇花異石,用船隊運往東京,連年不絕,號稱花石綱”。人民深受其害。
1.謂移植花苗。
集中出售花卉的集市。
1.花樣;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