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水名,在河南延津、滑縣境;所謂桑間濮上,即此。
2.
見“濮陽”。地名,在河南省。
3.
名詞
姓。
1.
古水名。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七年》〔齊師〕及濮,雨,不涉。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
2.
古地名。
1.出自《春秋·隱公四年》九月,衛人殺州吁于濮。
3.
我國古族名。最早見于《書·牧誓》,為商周時八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江漢之南或楚國西南。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與麇人伐楚。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為舟師以伐濮。以后,滇西南亦有濮人記載。其演變有三說:一說戰國以后演變為百越,發展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族;一說百濮與百越是兩個不同的族體,元代以后稱蒲人,以后發展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各族;一說前期的百濮與百越有密切關系,后期的百濮指孟高棉語族各族。
1.出自《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2.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
3.出自《宿楚雄》詩濮髳北會無遺跡,諸葛南來有舊營。
4.
姓。明有濮英。見《明史》本傳。參閱《通志·氏族三》。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濮氏,衛大夫食采於濮,因而氏焉。其地在澶州濮陽。今新定有此姓,望出魯國濮陽。宋朝登科濮俊民,開封人;濮溫其,邵武人。
1.謂邊遠荒外之地。
1.遠方的客人。
1.傳播至遠方。
1.遠行。
1.指遠山。蒼,山色,借指山。
1.猶史冊。
1.史冊。
1.猶遠揚。
1.久盛不衰。
1.久長;久遠。
2.廣遠。
1.遙遠開闊。
1.亦作"遐畼"。
2.遠揚。
1.見"遐暢"。
1.高升。謂登仙。
1.遠方的珍寶。
1.見"遐沖"。
1.深長的愁緒。
1.傳之久遠;綿延不絕地流傳下去。
1.長短;高低。
1.遠古時代。
1.涉足高遠。指隱居﹑修道。
1.升天,仙逝。
1.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2.長狄。本謂狄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世遂塑像以鎮殿堂。
1.往遠處眺望之目光。
1.遠郊。
1.遠大的胸襟。
1.亦作"遐遯"。
2.遠遠地逃離。
3.謂隱居不仕。
1.見"遐遁"。
1.見"遐邇"。
遠近遐邇聞名|遐邇一家|文名播于遐邇。
1.謂遠近猶如一個整體。形容協調統一。
1.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1.遠方的藩國。
1.猶遠方。
1.見"遐方絶域"。
1.邊遠偏僻的地區。
1.謂遙相憤恨。
1.影響深遠之教化。指仁義道德之類。
1.荒遠之地。亦指邊地的民族。
1.久遠之福。
1.指遼遠的道路,阻隔的山川。
1.深遠。
1.遠古,往古。
1.遠望。
1.怪異。
1.縱觀;遍覽。
2.遠眺。
3.回顧往事。
1.猶廣遠。
1.古人之遺跡;前人之法度。
1.邊遠之邦。
1.邊遠荒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