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來作為憑證的紙片。
2.
名詞
指非職業性的戲曲表演。
3.
量詞
用于貨物、生意。
4.
名詞
(–兒)被綁匪挾(xié)持借以勒取贖金的人質。
5.
名詞
(Piào)姓。
6.
名詞
鈔票。
1.
快速。引申為輕捷。參見“票武”、“票輕”、“票禽”。
1.出自《新唐書·藩鎮傳·劉稹》﹝帝﹞詔忠武王宰以本軍入懷澤行營,陳許士票武,賊眾素憚畏。
2.出自《漢書·王商傳》﹝王商﹞性殘賊不仁,遣票輕吏微求人罪,欲以立威,天下患苦之。
3.出自《漢書·揚雄傳上》亶觀夫票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觸。
2.
用作憑證的票帖文書。
1.出自《客座贅語·辨訛》今官府有所分付句取于下,其札曰票。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府尹﹞隨出票喚西山觀黃妙修的本房道眾,來領尸棺。
3.出自《續文獻通考·錢幣五》商人販銅者以五分或四分赴該司上納,照時估領價,其余給票,聽賣銅斤。無官票者,如私鹽之律。
4.出自《清會典·戶部·刨參》凡刨薓,官給以票。
5.出自《催糧差》縣政府就把未來完糧的戶口隨便挑一些,寫成一張單子,并且出一張拘人的票,把單子粘在后邊,派個差人出走一趟,俗話叫催糧。
3.
票寫;票行。
1.出自《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遵照閣中票來字樣,用朱筆楷書批之。
2.出自《清會典·戶部·內閣》票擬則繕簽
3.出自《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差役﹞往往將所喚之人羈押中途客店,店主串通一氣,彼此分肥,為之關說。既遂,則回稟:“未票之先,已往鄰省。”
4.
特指紙幣。
1.出自如:零票;角票。
5.
戲曲或曲藝的非職業性演出。
1.出自《柳屯的》我以為她是要票一出什么呢。
2.出自《黃鶴樓》我不是唱戲的,在北京我凈走票,我是票友。
6.
量詞。
1.出自《儒林外史》荀家把這十吊錢贖了幾票當,買了幾石米。
2.出自《官場現形記》后來因為要甄別一票人,忽然想著了他。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他背著乾老子,挪用了店里的錢,做過幾票私貨,被他賺了幾個。
4.出自《老隆》有票車子頂括括!于是他就引你去看車子,講價。
7.
被盜匪綁架的人質。
1.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在種種“人貨”里,價格最高的,自然是土匪們的票了,少則成千,多則成萬。
2.出自《上任》那年老褚綁王三公子的票,不是求尤老二寫的通知書么?
3.出自《長夜》走著走著,他們漸漸地明白了他們已經成了“票”,暫時也許不會死,但要過一段悲慘而可怕的日子,等候著家庭派人來講價贖回。
8.
指適用于一定范圍的紙片狀的憑證。
1.出自如:車票;門票;選票。
1.精妙之真諦。
1.指佛教經典。以其說法微妙,故云。
1.宋代居于今甘肅省平涼縣一帶的種族名。
1.佛教語。指義理深奧的佛法。
2.巧妙的方法。
1.奇驗的藥方。
2.好方法。
1.高超的格調。
1.技藝精良的工匠。
2.擅長。
1.遠古。妙,通"眇"。
1.謂精細觀察。
1.用管樂器奏出的動聽的音樂。
1.佛教語。佛果,正果。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精巧美好。
2.謂曼妙佳美。
3.首飾神。
1.華美。
2.美麗的月光。
1.佛教謂微妙的智慧。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謂不平凡的事跡。
1.美女。
1.巧妙的計謀。
1.容顏美麗﹑技藝精妙的歌妓。
1.佛教語‖意深遠的偈語。
1.精選。
1.神妙的關鍵,指佛理開悟之機。
1.佛教語。殊妙之教法。
1.高尚的節操。
2.美妙的節奏。
1.精通。
2.善于說解,善于應對。
3.精妙的解釋。
1.妍美纖細。
1.神奇美妙的境界。
1.神妙的語句。
1.奧妙的訣竅。
1.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
1.謂佳妙非同時人所能及。
1.見"妙楷臺"。
1.隋煬帝聚藏古書家墨跡之臺,建在東都觀文殿后。
1.古印度俗語的意澤。古代西印度國名。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蘇剌侘國》。
1.精微的道理。
1.拘泥﹐拘束。
1.眷念。攣﹐通"戀"。
1.牽制;束縛。
1.拘禁。
1.蜷曲。
1.蜷曲。
1.同"攣拳"。
1.蜷曲。
1.蜷曲而孱弱。
1.蜷曲。
1.系繩。
1.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1.蜷曲而臥。
1.彎曲的枯樹根。喻無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