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酒曲。
1.
生芽的谷類。
1.出自《說文·米部》糱,牙米也。
2.出自《本草綱目·谷四·糱米》有粟、黍、谷、麥、豆諸糱,皆水浸脹,候生芽曝乾去須。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導。
2.
酒曲。釀酒用的發(fā)酵劑。
1.出自《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麹糱。
2.出自《禮記·禮運》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糱也。
1.猶箋記。給上級官員的書札。
1.香木名。
1.謂修書致意。
1.箋注訓釋。
1.在箋紙上題詠詩詞。
1.指書信。
1.用于寫信﹑題寫詩文的特制紙張。
2.泛指優(yōu)質精美的紙張。
1.書札﹑奏章。
1.菅履,草鞋。
1.草席。
1.用菅草編織為鞋;草鞋。古代服喪時著之。
1.草鞋。
1.亦作"菅?"。
2.茅草之類。可編繩索。
3.喻微賤的人或物。
4.指草鞋。
1.水草。
1.泛指獸崽。
1.薦拔。
1.指改過贖罪。
1.洗滌。
2.清除。
3.洗雪。
1.清洗﹑滌除。
2.猶浸染。
1.見"湔拔"。
2.洗滌。
3.指洗雪罪名。
1.猶言洗心革面,悔改。
1.清洗。
2.洗刷﹑除去過錯。
1.洗濯。
1.水流貌;水流聲。
1.洗滌消磨。
1.古代的一種風俗。
1.猶浸潤。
1.見"湔灑"。
1.舊俗于農歷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邊,以辟災度厄。
1.洗擦。引申指除去過錯。
1.洗刷。
2.引申指除去過錯﹑罪孽等。
1.洗滌。
〈書〉①洗濯。②除去(恥辱、污點等)~前罪。
1.古代的一種風俗。
1.洗滌。引申為洗雪惡名或滌除瑕疵。
1.見"犍椎"。
1.梵語。娑犍度的省音。為經論篇章單位。也譯作薄聚﹑積木等。
公元1-6世紀盛行于古代印度犍陀羅地區(qū)(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東部一帶)以雕刻為主的佛教藝術。吸取古代希臘末期的雕刻手法,豐富和發(fā)展了佛教的雕刻藝術。
1.亦作"犍槌"。
2.梵語的音譯。意為"聲鳴"。指寺院中的木魚﹑鐘﹑磬之類。
1.猶封存。
1.封閉。
1.謂寄信言別愁相思。
1.謂閉口不言。
1.封閉;封口。
2.指書信。
1.書信。
1.見"緘默"。
1.用以存放文書﹑名帖等物的多層書篋。
1.謂以鎖固封。
〈書〉閉著嘴(不說話)~不語。
1.閉口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