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肥厚;油膩。
1.出自《齊民要術·脯臘》每取時,先取肥者。肥者膩,不耐久。
2.出自《昌谷》詩石錢差復借,厚葉皆蟠膩。
3.出自《贈漁翁》詩蘆刀夜鲙紅鱗膩,水甑朝蒸紫芋香。
2.
今多指食品中油脂過多,使人厭食。
1.出自《到莫斯科去》多末膩人呵,那每餐必備的紅燒蹄膀!
2.出自如:這碗燉肉真膩。
3.
滑澤;細膩。
1.出自《楚辭·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
2.出自《女冠子》詞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
3.出自《漁家傲》詞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4.出自《寄舒真人》詩石因鐘乳膩,松為茯苓肥。
5.出自《死水微瀾》那娃兒雖不很白,倒還媚氣,膩得很。
6.出自《飛花集·艷艷紅豆寄相思》青中泛白,膩如凝脂的樹皮,多么光潔溫潤。
4.
跡印;污垢。
1.出自《皇女誄》手澤未改,領膩如初。
2.出自《晉書·劉輿傳》東海王越將召之,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
3.出自《北征》詩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5.
黏膩。
1.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下白米粉大如酸棗,粉多則白。以凈竹箸不膩者,良久痛攪。
2.出自《鍛煉》碰到那條薄棉被,頗有潮而且膩的感覺。
6.
引申為糾纏;過于親密。
1.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
2.出自《乘風破浪》現在我有一條經驗,對孩子不能太膩,我一回家,這個女兒就把我纏的什么也不能干。
7.
過多;厭煩。
1.出自《紅樓夢》只怕逛膩了的日子還有呢。
2.出自《老殘游記》我因為這兩天困于酒食,覺得怪膩的慌。
3.出自《呂梁英雄傳》你說的不膩,我早聽膩了。
4.出自《六十年的變遷》每個星期搞一次,實在有點膩。
8.
使人厭惡;惡心。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可知他身上的虱子,一齊都爬到外頭來了,身上的還不算,他那一把白胡子上,就爬了七八個,你說膩人不膩人。
2.出自《六十年的變遷》“我從來沒有吃過蛇。”季交恕伸了伸舌尖:“哎呀!剛看見那篾簍里蠕蠕欲動的東西,一想就發膩。”
9.
形容霧氣彌漫,使人感到模糊。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四山霧合,少頃,庵之東北已開,西南膩甚。
2.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
10.
涂抹縫隙使平整。
1.出自如:膩墻。
1.見"葰茂"。
1.雪霜貌。
1.乖離不正貌。喻禍亂。
1.謂張目則事物紛雜,開口則語言繁復。
1.仰視貌。
1.目開合貌。
1.渾樸貌。
2.睜眼仰視貌。
3.亦作"睢于"。喜悅貌。
1.歌曲名。
1.見"睢盱"。
1.見"睢苑"。
1.漢梁孝王劉武所造園林。在睢陽(今河南商丘東),故稱◇亦借指名園。
1.璀璨。色彩鮮明﹑光彩奪目貌。
1.安定。
1.安定邊區。
1.安撫引導。
1.安撫平定。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濱綏鐵路終點。1975年設市。以綏芬河得名。人口367萬(1995年)。是中俄邊境的重要城市。有鐵路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相通。
1.古代王畿外圍疆域之一。
2.平定征服。
安撫綏撫四夷。
1.安和。
1.安撫關切。
1.安撫集聚。
1.安撫集聚。
1.古祭禮名。
1.撫慰交往。
1.亦作"綏旍"。
2.垂旒舒展的旗幡。綏,通"緌"。
1.見"綏旌"。
又稱安撫政策”。以犧牲別國領土、主權和本國人民利益為條件,用縱容或退讓等方式來求得侵略者妥協的政策。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法、美等國就以中立”為名,縱容德、意的侵略擴張。1938年英、法又與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使德、意法西斯日益猖狂,從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1.安撫平定。
1.安撫集聚。
1.安撫招致。
1.安撫治理。
1.安撫接納。
1.安定。
1.慰勉。
1.古代傳說的仙桃。
1.執以登車穩身的繩索。
1.垂視。
1.垂落貌。
1.撫慰。
1.安定撫養。
1.安定。
1.安撫控制。
1.亦作"綏御"。
2.安定抵御。
1.猶安定。
1.安定遠方。
1.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的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綏,通"緌"。《詩.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旗綏章。"朱熹集傳"綏章,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注于旗竿之首,為表章者也。"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下》"所畫于旗,交龍日月之章,綏然有文,故曰綏章,綏章與淑旗文正相對也。"一說"綏章"為引以登車的彩索。見鄭玄箋。
1.即隋堤。
1.指隋侯之珠和卞和之璞。泛指寶物。
1.猶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