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袋。
2.
名詞
像口袋的東西。
3.
動詞
〈書〉用袋子裝。
1.
袋子。
1.出自《易·坤》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2.出自《論衡·無形》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火也。一石囊之高大,亦適一石。如損益粟米,囊亦增減。
3.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出其囊中文,滿聽實清越。
4.出自《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書僮清琴〕右手拿著一張弦子,一管紫簫,都是蜀錦制成囊兒盛裹。
2.
像口袋的東西。
1.出自《敝帚軒剩語·牡猿化牝》廣西橫州山中,猿皆黑,老則轉為黃,其勢與囊俱潰去,化為牝,與黑而牡者交,輒孕。
2.出自又如:膽囊;腎囊。
3.
入囊;以囊盛物。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網……引其網而魚已囊矣。
2.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三》晏命囊米而載以舟,減錢十五。
3.出自《淞隱漫錄·四奇人合傳》李從之,由是李每來,必囊金歸。
4.出自《〈申屠氏〉序言》因囊六一頭馳祭昌葬所。
5.出自《普曜經·欲生時三十二瑞品》王賜黃金白銀各一囊賜道人,道人不受。
4.
斂藏。
1.出自《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皆囊於法以事其主。
2.出自《逸周書·武稱》赦其眾,遂其咎,撫其□,助其囊,武之間也。
5.
覆蓋;蒙住。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范滂》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
2.出自《童區寄傳》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
3.出自《郎潛紀聞》五刑備其體,三木囊其頭,刀斧分其尸。
6.
即瓤。果實皮與子之間的肉或瓣兒。
1.出自《西游記》火荔枝,核小囊紅。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那買的不知好歹,看見船上吃法,也學他去了皮,卻不分囊,一塊塞在口里。
7.
差。
1.出自《凍蘇秦》你比我文學淺,我比你只命運囊。
2.出自《博望燒屯》你退了五萬,肯退了那好兵,都是囊的、懦的、老的、小的、瘸的、跛的,則留下精壯的。
8.
姓。春秋時楚有囊瓦。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1.出自《左傳?定公二年》楚囊瓦伐吳。
9.
用作量詞。
1.出自《隋書·禮儀志四》文武群官朝服,上禮酒十二鐘,米十二囊,牛十二頭。
2.出自《七修類稿·國事八·散粥施藥》朝廷每歲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藥六千囊。
3.出自《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一口皮箱,一囊被卷,被趙處長命人搬進了首都飯店。
1.生鐵﹐鑄鐵。
1.小鑿。
1.弓之兩端飾金者名銑﹐飾蚌者名珧。因泛指寶弓。
1.光澤。
1.對人或事物產生好感或興趣。
1.寫成或印成的報喜的東西。
2.指喜訊。
1.見"喜躍抃舞"。
1.猶言好戰尚武。
1.方言。猶言心甘情愿。
1.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1.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1.報喜信的人。
2.指稱媒人。
望外意料之外。出乎意外地高興突然接到多年不見的好友從國外打來的電話,小玲真是喜出望外。
1.形容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感到極度高興。
1.孵不成雛鴨的鴨蛋。也叫鴨餛飩。
1.女子出嫁或生孩子滿月時,用以饋送親友的熟蛋。其外殼染成紅色,以示喜慶。
2.指經孵化尚未成雛出殼的雞鴨蛋。有全喜﹑半喜之分。頭翼俱全的稱全喜,略具雛形的稱半喜。可煮熟食用。
1.猶幸虧,幸喜。
1.形容非常高興喜悅的樣子。
1.地名。在河北省遷西縣。明代為薊北重地,曾設兵駐守。向為長城內外交通要沖之一。原名喜逢口,相傳古有久戍不歸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樂間改今名。
1.猶悅服。
1.舊式婚禮時為新婚夫婦祝頌的歌曲。
1.自負其功。
2.喜立大功;貪功。
1.喜慶時用以招待賓客或分送親友的干果,如花生﹑棗兒﹑桂元之類。
2.即紅蛋。舊俗婚娶或生孩子的人家用以分送親友鄰居。參見"喜蛋"。
1.喜歡;愛好。
愛好;喜歡喜好讀書|他課余喜好種花。
1.欣喜慶賀。
1.見"喜歡"。
1.同"喜形于色"。
1.舊時結婚時新娘坐的花轎。
1.得意的神情。
1.結婚時招待賓客的酒或酒席。
戲劇類型之一。多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引人發笑。喜劇嘲笑丑惡、滑稽的現象,肯定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一般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鬧劇等樣式。
1.既高興又惶恐。
2.指高興和恐懼。
1.大聲歡笑。
1.喜悅,痛快。
1.歡樂;高興。
1.形容討人喜歡的樣子。
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分布在中國西藏南部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境內。長約2450千米。主脈大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高峰有十六座,中尼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884813米,最新實測為884627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冰川發達。年青褶皺山脈。地殼極不穩定,處于世界大地震帶。
1.愛好診脈。
2.謂婦女懷孕的脈象。
1.形容滿臉喜笑的表情。
1.喜而入睡,有所夢則謂之喜夢。
1.好名;追求名譽。
1.見"喜子"。
①舊時婚禮上照料新娘的婦女喜娘扶著新娘子上了花轎。②指媒婆喜娘說合,小姐出閣。
1.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情緒變化無定。語本《呂氏春秋.誣徒》"喜怒無處,言談日易。"高誘注"處,常也。"
1.婚嫁的日期。
1.語出《書.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傳"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謂君臣協和,政治美盛。
1.祥瑞之氣。
2.歡樂的神色。
3.指歡樂的氣氛。
1.見"喜洋洋"。
1.亦作"喜洽"。
2.和悅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