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鳥獸昆蟲叫。
1.出自《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
2.出自《楚辭·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鳴。
3.出自《秋懷》詩寒蟬暫寂寞,蟋蟀鳴自恣。
4.出自《浮湘行》揚波擊汰雙櫓獰,轆轤引笮如牛鳴。
5.出自《新兒女英雄續傳》一聲蟬叫,幾聲蛙鳴。
2.
發出聲響。
1.出自《墨子·非儒下》君子若鐘,擊之則鳴,弗擊不鳴。
2.出自《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球鏘鳴兮琳瑯。
3.出自《贈范金鄉》詩百里雞犬靜,千廬機杼鳴。
4.出自《沖天將軍》當她倆于細樂聲中,笑容莞爾、飄飖若飛地踩著斜繩,登上高約一丈,相距四丈、兩柱之間系著絲繩的繩上時,又博得了陣陣雷鳴般的采聲。
3.
使物發聲。
1.出自《孟子·離婁上》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出自《答晝上人止讒作》詩俗侶唱《桃葉》,隱士鳴桂琴。
3.出自《前茅·前進曲》點起我們的火炬,鳴起我們的金鉦。
4.
猶震驚,驚動。
1.出自《說苑·立節》雍門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
2.出自《老將行》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5.
呼喚。
1.出自《列子·黃帝》飲則相攜,食則鳴群。
2.出自《名都篇》鳴儔嘯匹旅,列坐竟長筵。
6.
呼吁。
1.出自《革命軍》吾于是鳴于我同胞前曰:“革命之教育。”
7.
表示申告。參見“鳴官”。
1.出自《聊齋志異·王成》早起,將作歸計,啟視囊中,則金亡矣。驚告主人,主人無所為計。或勸鳴官,責主人償。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偶見鄰婦與少年語,遽告其夫。夫偵之有跡,因伺其私會駢斬之,攜首鳴官。
8.
言說;稱說。
1.出自《莊子·德充符》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2.出自《寄贈胡先生》詩獨鳴道德驚此民,民之聞者源源來。
3.出自《〈傅天集〉序》實與在廷諸臣簌簌喈喈,同鳴國家之盛。
9.
發表(意見);抒發(感情)。
1.出自《送孟東野序》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
2.出自《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3.出自《題程小泉先生畫冊》詩展卷托長言,用以鳴相思。
10.
著稱,聞名。
1.出自《雙六頭賦送李參軍》詩朝影入平川,川長復垂柳。明年有一擲兮,君不先鳴誰先鳴!
2.出自《桯史·劉改之詩詞》廬陵劉改之過以詩鳴江西。
3.出自《郎潛紀聞》漁洋先生以詩鳴海內,而風骨亦自不可及。
11.
聲音高響。
1.出自《朝野僉載》頃漁人網得一石甚鳴,擊之聲聞數十里。
12.
通“明”。
1.出自《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
1.舊君。
2.指舊主人。
1.法律用語。謂知人犯法而不檢舉,或故意開脫其罪。
2.謂故意縱容而不加干預。
1.顧念哀憐。
1.照顧愛護。
1.顧念報答。
1.謂不忘根本。
1.指晉代畫家顧愷之的繪畫技法。
1.賜予。
1.顧慮避忌。
1.徘徊自顧;回首緩行。
1.自顧而慚愧。
1.漢文帝廟名。
1.眷顧寵信。
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
1.照拂存問。
1.猶照顧。
1.照顧到;注意到。
1.猶顧忌。
1.回首傾視。
1.眷念皇恩。
1.見"顧左右而言他"。
1.見"顧返"。
1.亦作"顧反"。還返。
2.反而。
1.造訪;拜訪。
1.關心照料。
1.《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鄭玄箋"顧,旋視;復,反復也。"孔穎達疏"覆育我,顧視我,反復我,其出入門戶之時常愛厚我,是生我劬勞也。"后因以"顧復"指父母之養育。
1.同"顧復"。
1.蒙古貴族婦女所戴冠名。
1.不停地顧視。
1.指清顧炎武。
1.觀看。
1.照顧款待。
1.顧念,照顧面子。
1.眷顧國家。
1.顧惜悔恨。
五代南唐畫家。江南人。南唐畫院待詔。擅畫人物,在用筆和設色上都有較高成就,線條優美,色彩艷麗,尤善表現人物神態。存世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
1.向后看視。
2.回過頭來照顧。亦謂顧及后面。
1.同"瞻前顧后"。
1.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故稱。亦借指畫家。
1.猶回護。
1.謂引起重視,想要依照施行。
1.眷顧懷念。
1.央請招呼。
1.顧念關懷。
照顧到;注意到無暇~丨既要~生產,又要~職工生活。
1.謂自問。
1.顧惜考慮。
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無所~。
1.顧慮害怕。
顧念家庭,多指照管家務,贍養家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