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生命,生物的生活能力,也就是跟礦物、水等有區別的地方。
2.
名詞
迷信認為生來就注定的貧富、壽數等。
3.
名詞
指示;命令。
4.
動詞
給予(名稱等)。
5.
動詞
命令;指派。
6.
動詞
生存;生活。
7.
動詞
差人準備。
8.
動詞
以為。
1.
教令,政令;王命,朝命。
1.出自《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2.出自《禮記·緇衣》《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3.出自《顏氏家訓·序致》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4.出自《圣武記》時三桂冀朝廷慰留,如明沐英世守云南故事,及命下愕然。
2.
告訴;告誡。
1.出自《儀禮·士冠禮》宰自右,少退贊命。
2.出自《非國語上·滅密》康公之母誠賢耶?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懼之以數?
3.
差遣;指派。
1.出自《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
2.出自《元和圣德詩》皇帝曰嗟,其又可許,爰命崇文,分卒禁御。
3.出自《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遼、金、元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4.出自《論衡·紀妖》有一熊欲授(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
4.
任命。
1.出自《命官》官之命,宜以材耶?抑以姓乎?
2.出自《云麓漫鈔》建炎紹興初,隨陷於賊而山中能自保,有帶甲僧千數,事定,皆命以官。
5.
天命;命運。
1.出自《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2.出自《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夫命者,所稟之分也。
3.出自《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只見先生道:“這命算不得。”
4.出自《暴風驟雨》他對蕭隊長說:“隊長同志,發財得靠命的呀!”
6.
生命;壽命。
1.出自《書·盤庚中》予迓續乃命于天。
2.出自《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3.出自《歐陽生哀辭》命雖云短兮其存者長,終要必死兮愿不永傷。
4.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楊元禮﹞也是命不該絕,在床上展轉不能安寢。
5.出自《四世同堂》馬家的人從常二爺的口中聽到藥名,仿佛覺得病人的命已經可以保住。
7.
生存;生活。
1.出自《陳情事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2.出自《袁州祭神文》今既大旱,嘉谷將盡,人將無以為命,神亦將無所降依。
3.出自《原人》形于上者謂之天,形于下者謂之地,命于兩間者謂之人。
8.
同“名”。名稱;名字。
1.出自《管子·法法》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
2.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東夏之命,古今之法,言異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
3.出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張耳嘗亡命游外黃。
9.
呼喚,招呼。
1.出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春鳥翻南飛,翩翩獨翱翔。悲聲命儔匹,哀鳴傷我腸。
2.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其深則有白黿命鱉。
3.出自《扶風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
10.
運用,使用。
1.出自《三月三日自京到華陰于水亭獨酌寄裴六薛八》詩呼兒命長瓢,獨酌湘吳醇。
2.出自《劉夫人墓志銘》涓自蜀還,以重錦二十兩以獻夫人。夫人喜曰:“可以適吾意之所欲與者。”命刀尺,以親疏散之,一日而盡。
11.
文章體裁之一,帝王的詔令。
1.出自《周禮·春官·典命》典命中士二人。
2.出自《顏氏家訓·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於《書》者也;序述論議,生於《易》者也。
3.出自《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
4.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上》帝命之稱,唐虞所同。三代相嬗,兼用誓誥。七國曰令。秦并天下,改命曰制。
5.出自《漢文學史綱要》《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
12.
帝王按官職等級賜給臣下的儀物,如玉圭、服裝等。
1.出自《國語·周語上》襄王使邵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
2.出自《國語·周語上》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
13.
指命令,下令。
1.出自《太平廣記》衙中只留功德山已下酋長,訊之,并是巢賊之黨;將欲自二州相應而起。咸命誅之。
14.
指命宮。
1.出自《東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謗譽》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15.
同“名”。命名;稱為。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2.出自《史記·韓信盧綰列傳》韓太子亦生子,命曰嬰。
3.出自《四維論》世人之命廉者,曰不茍得也。
4.出自《奈何天·巧怖》有二位雅人在此,為何不命一個齋名,題一個匾式?
16.
同“名”。著名。參見“命世”、“命世才”。
1.出自《漢書?楚元王傳贊》圣人不出, 其間必有命世者焉。
2.出自《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信知命世奇, 適會非常功。
3.出自《答子固南豐道中所寄》詩吾子命世豪,術學窮無間。
17.
指邀請;宴請。
1.出自《鶯鶯傳》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
2.出自《對雪示嘉祐》詩去年看雪在商州,使君命我山寺頭……抱瓶自瀉不待勸,乘興一引連十甌。
1.天穹。燾,覆蓋。
1.天道,宇宙自然運行之常道。亦借指君主效法天道以實行統治的方法。
1.環堵。指門。
1.測量圓的方法。
2.指幣制。
1.圓與方。方圓。
2.古謂天圓而地方,故以"圜方"指天地。
1.獄門。亦借指為牢獄。
1.古代主管貨幣﹑金融的機構。
1.圓蓋。指天。
1.儒者戴的圓形帽子。也叫鷸冠。
1.王莽時所造貨幣上的圓孔。
1.古代飲器名。周代士旅食時所用之壺。
1.錢幣。
1.漩渦急流。
1.圓周率。
1.圓門。獄門。
1.圓魄。圓月。
1.古代錢幣。周始立九府圜法,鑄圓形圓孔狀錢幣,后改為圓形方孔,遂為中國古代錢幣的基本形狀。
1.牢獄。
1.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亦用以祭天地。
1.同"圜丘"。
1.古代宮殿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上圓下方。
1.圓形小屋。
1.互相顧看;向四周看。
1.獄室。
2.神話傳說中養虬龍的處所。
1.即圜丘。
1.牢獄。
1.包圍。
1.天。
1.見"圓鑿方枘"。
1.猶天道。借指天。
1.古樂十二律之一,一名夾鐘。
1.旋轉。
1.即原蠶。第二次孵化的蠶。
1.形容說話和緩而連續不斷。
1.見"邍隰"。
1.高平干燥地和低下潮濕地。
1.海鳥名。
1.深遠玄奧。
1.遠方;國外。
1.遠大的抱負。
1.猶疏遠。
1.遠及;傳布遠方。
1.遠方邊邑。
1.邊遠地區;遠方。
1.離別到很遠的地方去。
1.傳播到遠方。
1.到遠處徒步旅游。
1.高遠的節操。
1.遠處的山。
1.猶遠揚。
2.高遠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