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斜著眼睛看。
1.
斜視;不用正眼看。
1.出自《列子·黃帝》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2.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3.出自《牡丹亭·驚夢》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2.
怒視;恨視。
1.出自《戰國策·韓策二》韓挾齊魏以眄楚,楚王必重公矣。
3.
看;望。
1.出自《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眄,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志哉!
2.出自《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凌高遠眄,俯仰咨嗟。
3.出自《感興》詩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詞。
4.出自《吉祥寺泉上》詩新霽來山中,精舍騁游眄。
4.
盼望。
1.出自《早春怨·擬白石》詞眄得春來,春寒春困,陡頓無聊。
2.出自《扶風傳信錄》家中眄子久,可歸矣。
5.
眷顧。
1.出自《南史·陸厥傳》時有會稽虞炎以文學與沈約俱為文惠太子所遇,意眄殊常,官至驍騎將軍。
2.出自《集賢直院官程修己墓志》其孤以憲辱公之眄,因泣血請銘。
3.出自《晉書·禿發傉檀載記》敞曰:“大王仁牟魏祖,存念先人,雖朱暉眄張堪之孤,叔向撫汝齊之子,無以加也。”
1.另行授官。
2.刪改。
竄改。
1.改變措施。錯,通"措"。
①改變行走的路線此處翻修馬路,車輛必須~行駛。②(河流)改變經過的路線黃河~。
更改原定的時間列車~運行。
1.改變音調。
2.調任他職。
修訂(書籍文字、規章制度等)~計劃。
變動(文字、項目、次序等)這篇文章我只~了個別詞句ㄧ這學期的課程沒有大~。
1.遷都。
1.見"改惡為善"。
1.更改廢除。
1.更換衣服。
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我國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
改變原來的樣子,出現新的面目這一帶防風林長起來,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
改正過失或錯誤~自新 ㄧ勇于~。
1.謂毫無保留地改正過錯。
1.改正錯誤,決心向善。語本《易.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改掉原來的,換成另外的~門庭 ㄧ~生活方式 ㄧ這句話不好懂,最好~一個說法。
1.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
2.比喻另擇新主﹐另找依靠。
①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展。
1.喻改變身份。
認識錯誤,加以改正不知~。
1.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改易。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適合于新的需要(多指廠礦、建筑物等)。
舊時稱改嫁。
1.改變節操。
2.更換季節。
改變舊有情況,使有所進步~工作ㄧ操作方法有待~。
1.改變事物原來的狀態或面貌。
1.猶補救。
1.移動座位。
1.謂另行增加民眾。
1.謂枝葉凋敗。比喻人品蛻變。
①改變自己原來說話的內容或語氣他發覺自己說錯了,于是連忙~。②改變稱呼叫慣了姐姐,如今要~叫嫂子,真有點別扭。
1.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
1.更改正朔。
1.見"改勵"。
1.亦作"改厲"。
2.改過自勉。
①去掉事物的個別缺點,使更適合要求~土壤 ㄧ~品種。②改善。
1.奉行改良主義的政治派別。
反對從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主張在原有社會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善的思想。
1.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1.改變路徑。比喻變更方針和辦法。
1.改變法規。
2.改變音律。
1.改訂盟約。
1.涂改。
2.改變;變更。
1.猶言刮目相看。
1.改換年號。
法院更改原來所做的判決。
改變預定的日期會議~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