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磅礴”。①(氣勢)盛大。②(氣勢)充滿。
1.
撞擊;沖擊。
1.出自《海賦》浪相礴而起千狀,波獨涌乎驚萬谷。
2.出自《陶庵夢憶·白洋潮》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
2.
見“旁礴”。見“旁薄”。廣大;宏偉。
3.
見“旁礴”。見“旁薄”。混同,混合。
1.出自《莊子·逍遙游》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
4.
見“旁礴”。見“旁薄”。廣被;散布;綿延。
1.出自《河墅記》江北之山,蜿蜒旁礴,連亙數州。
5.
見“旁礴”。見“旁薄”。充塞;蘊積。
6.
見“磅礴”。廣大無邊貌。
1.出自《挽歌》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礴立四極,穹崇效蒼天。
2.出自《宋史·樂志八》坱圠無垠,磅礴罔測。
3.出自《黃山銘》走其一支,南東磅礴。
4.出自《論國家思想》中國地形,平原磅礴,厄塞交通,其勢自趨于統一。
7.
見“磅礴”。氣勢盛大貌。
1.出自《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時扈從出西岳作》詩磅礴壓洪源,巍峨壯清昊。
2.出自《滕季度墓志銘》事抑道揚,身隱名彰。磅礴氤氳,復歸其真。
3.出自《鳳翔》一切都是新鮮的,熱烈的,美妙的,光明的,歡樂的,振奮人心的,氣勢磅礴的。
8.
見“磅礴”。混同;充滿。
1.出自《送廖道士序》中州清淑之氣,於是焉窮;氣之所窮,盛而不過,必蜿蟺扶輿,磅礴而郁積。
2.出自《與朱伯清長史書》神機奇略,應變百出。忠義之氣,磅礴宇內。
3.出自《北伐途次》我們革命軍的內部便有極大的舊勢力磅礴著,我自己是有好多說不出來的苦處的。
9.
見“磅礴”。擴大。
1.出自《新民說》顧吾信夫此最少數者,其將來勢力所磅礴,足以左右彼大多數者而有余也。
2.出自《集外集·說鈤》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風潮,得日益磅礴,未可知也。
10.
見“磅礴”。箕坐。
1.出自《說郛》揖客入,各敘起居竟,始欲解帶磅礴,俄報宮閽已啟,周整束冠裳,從知館而去。
2.出自《竹深處》詩浄掃蒼苔夜留客,解衣磅礴興無窮。
3.出自《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縱筆一揮,立盡兩紙,洋洋數千言。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若不復忍書者。
4.出自《聊齋志異·牛癀》於是張燈于室,客乃解除領巾,相與磅礴。
1.不坐在屋檐下,恐瓦墮傷身。形容自愛﹑謹慎。
1.見"坐不窺堂"。
1.不坐雙重的座席。極言節儉。
1.見"坐部伎"。
1.唐玄宗時宮廷燕樂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稱坐部伎。
1.喧嚷;喧鬧。
1.吵嚷。
1.熱鬧繁華。
1.亦作"囂嘩"。
2.喧嘩。
1.喧鬧的都會。
1.喧鬧污穢。
1.塵囂湫隘。
1.猶言呼嘯﹑鳴叫。
1.喧鬧奔競。
1.亦作"囂陵"。
2.囂張凌辱;囂張氣盛。
3.喧嚷爭競。
4.浮華不實。
1.見"囂凌"。
1.喧鬧混亂。
1.亦作"囂論"。
2.眾口毀議。
1.喧鬧。
1.吵鬧,喧鬧。
1.喧囂煩熱。
1.亦作"囂然"。
2.閑適貌。
3.得意貌。
4.饑餓貌。
5.擾攘不寧貌。
1.喧擾。
1.煩擾。
1.喧鬧聲。
1.塵世;擾攘的人世。
1.獸名★屬。
1.猶讒書。
1.喧擾嘈雜。
1.猶聚訟。
1.浮薄之俗。
2.塵俗;塵世。
3.謂為世人所喧嚷﹑叱罵。
1.喧嚷,沸騰。
1.喧闐。
1.猶言聳人聽聞。
1.猶囂塵。
1.塵世之外。
1.狂妄。
1.塵俗之譽。
1.煩雜的俗務。
1.方言。危險。
1.亦作"囂囂"。亦作"囂囂"。
2.喧嘩貌。
3.多言貌。
4.自得無欲貌。
5.虛空貌;虛偽貌。
①眾口讒毀的樣子讒口囂囂。②傲慢的樣子聽我囂囂。③擬聲詞。眾人愁怨聲今京師囂囂,道路喧嘩。
1.眾口讒毀貌。
1.亦作"囂虛"。
2.虛假。
3.指喧囂的塵世。
1.亦作"囂喧"。
2.喧鬧。
1.放肆之言。
1.喧噪之聲;噪音。
1.喧囂怨怒。
1.見"囂雜"。
1.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