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蜂蜜,蜜蜂采集花的甜汁釀成的黏稠液體,味甜,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可吃。
2.
名詞
像蜂蜜般甜的東西。
3.
形容詞
像蜂蜜一樣甜的;甜美。
1.
亦作“??”。
2.
指顏色同蜂蜜相似。參見“蜜色”、“蜜合色”。亦指蜂蠟。參見“蜜燭”、“蜜印”。
1.出自《金瓶梅詞話》只見潘金蓮和李瓶兒,家常都是白銀條紗衫兒,蜜合色紗挑線穿花鳳縷金拖泥裙子。
2.出自《紅樓夢》〔薛寶釵〕頭上挽著黑漆油光的?兒,蜜合色的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線的坎肩兒。
3.出自《西京雜記》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
4.出自《絳都春·秋晚海棠與黃菊盛開》詞花嬌半面,記蜜燭夜闌,同醉深院。
5.出自《晉書·山濤傳》〔濤〕薨……策贈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蟬,新沓伯蜜印青朱綬。
6.出自《為人謝追贈表》紫書忽降於九霄,蜜印加榮於后夜。
7.出自《唐音癸簽·詁箋三》權德輿《哭劉尚書》詩:“命賜龍泉重,追榮蜜印陳。”蜜印者,謂贈官刻蠟為印,懸綬以賜也。
3.
甘美。
1.出自《大波》照新名詞講來,叫度蜜月。嘿,嘿,蜜者,甜也。正在甜蜜蜜的日子里。
2.出自又如:甜言蜜語。
4.
用同“密”。精到細致。
1.出自《清波別志》今薄法制,寬蜜不同如是。
5.
蜂蜜。
1.出自《論衡·言毒》蜜為蜂液,食蜜少多,則令人毒。
2.出自《猗覺寮雜記》楊行密據揚州,淮人以蜜為蜂糖。
3.出自《書信集·致顏黎民》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出自《廣韻?質韻》蜜,蜂所作食。
1.彩色絲織物。
1.作書畫之絹和紙。亦為書畫之代稱。
1.古代用來書寫的絹帛和竹簡。亦作書冊的代稱。
1.雙絲細絹制的頭巾。
1.煮熟的細絹。
1.泛指絲織品。
1.泛指絲織物。
1.細絹制成的袋子。
1.指書冊。
1.存放書畫的箱子。亦指書畫。
1.縑制之衣。縑,雙絲織,較致密。
《詩·秦風》篇名。一般認為是一首情詩,寫對伊人”反覆追求而終于可望而不可即的憂傷。詩的意境優美深長,有一唱三嘆”的情致。
1.《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后常用來表示對人懷念。
1.猶言蒹葭玉樹。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1.即蘆葦。
1.裂開。
1.山谷空曠貌。
1.山谷空曠貌。
1.鳴禽名。嘴腳黑色,體部呈赤褐帶灰色。長約七寸。常見于山林﹑平野,以果實種子等為食。
1.書信。
1.亦作"蕳屨"。
2.菅草所編之履。
1.鳥名。體長近七十厘米,大部分呈深棕褐色,喙強而平直﹐常成群在海面低飛捕食魚類。
1.由兩股合成的釵。如鳥之比翼,故名。
〈書〉比喻恩愛的夫妻~情深。
1.鳥名。比翼鳥。
2.比喻夫婦情誼。
1.比翼鳥和比肩獸。比喻關系密切的親友。
1.猶灰燼。
1.見"熸亡"。
1.謂以馀燼燒烤。
1.熄滅貌。
1.暗中煽動。
1.已熄的火。
1.滅亡。
1.亦作"z餌"。
2.浸泡過的稻米拌和動物脂肪而煎成的食品。亦指厚粥。
1.亦作"z鬻"。同"餰粥"。
1.亦作"z粥"。
2.厚粥。
1.浸泡過的稻米拌和動物脂肪而煎成的食品。
1.鞍韉和車蓋。借指車駕。
1.鞍韉。其飾垂于馬的汗溝處,故稱。
1.鞍韉與籠頭。泛指馬具。
1.鞍韉的面料層。
1.鞍韉和轡頭。借指馬具。
1.鳥名。
1.指被殺者多,尸體堆積。
1.浸漬。
1.淹漬。
1.滲透滋潤。
1.浸潤。
1.傳染病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