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十景 其三 鑒塘活水
一鏡含天光,源頭自何許。悠悠川上心,臨流共誰語。
一鏡含天光,源頭自何許。悠悠川上心,臨流共誰語。
地將靈氣吐林巒,
至寶曾淘瓦礫間。
若把圖經重校定,
此山宜喚作金山。
從古英雄猶走馬,
人生通例累多情。
一盂麥飯一樽酒,
如此生涯孰與爭。
我生四十無聞時已暮,三年角巾守煙霧。空村落日門不開,獨抱鶉衾哭窮路。
麒麟趾折龍馬杳,世俗那得知其故。嗚呼興衰用舍總在天,中夜擊劍心茫然。
憶昔金閨困天梏,乞身還山思維谷。頻年藜藿口不充,況復呻吟臥床褥。
生子當如孫仲謀,豚犬區區但口腹。于乎天時人事兩不值,我生安命而已矣。
歸來來歸愁復愁,潔己不及滄溟流。苦逐狝猴逐山雪,眼中蕭蕭誰故物。
天涯良友半槁死,我身雖在空皮骨。于乎青山伐木鳥嚶嚶,胡為使我無友生。
歡擲芙蓉花,悴如菉葹草。歡不見儂時,芙蓉也應好。
寶妝千金轡,香刻六萌車。將歡過南陌,見者捋髭須。
流蘇三重帳,歡來不知曙。誰遣亂烏啼,恨殺庭前椏臼樹。
為歡制衣帶,秋風吹瘦儂,歡腰詎偏耐。
柰何許,魚吞熊膽鉤,銜苦不得吐。
人言歡薄情,儂道歡不薄。歡家販吳絲,新綺是儂著。
青菱白板舫,絲系雙橋柱。儂道殊可憎,只解將歡去。
竹竿何籬篩,湛井不到底。歡持眼色去,那得復盻爾。
散盡秋陰更晚晴,天公似亦解人情。廣寒宮闕依然迥,近水樓臺分外明。丹桂遠移巖壑影,素娥虛度佩環聲。青樽肯負今宵約,風月平分有舊盟。
玩月山堂正喜晴,怪風吹雨忽無情。一尊傾倒初分夜,萬壑陰森直到明。摧偃忍看禾稼色,怒號驚訝海潮聲。來年預禱中秋節,莫更豐隆敗我盟。
天云繚繞款郊坰,大老臨流結野亭。
十畝蕙蘭添曉翠,幾灣鷗鷺占前汀。
慣興霖雨深區夏,更起虬螭奮性靈。
紫氣不隨函谷去,樂群漁父臥滄溟。
半爐松火汲清泉,
凈洗砂鐺手自煎。
度得銀瓶香欲透,
一甌先供繡幢前。
驄馬出薊門,駕言卦岷峨。前驅負弩矢,乘傳相經過。
劍門天下險,錦江翻白波。近代厄銅馬,西川血成河。
至今勞生聚,人少豺虎多。大夫秉邦憲,兢兢志靡他。
外臺持風紀,霜雪變陽和。文翁寬匪弛,武侯嚴不苛。
蜀道易平地,巴渝起新歌。琴臺與卜肆,古跡猶未磨。
追從訪楊馬,道遠將如何?
故人消息隔鄉關,花發春城客思閒。
一紙平安天外信,三年夢寐海中山。
波濤道險魚難寄,城郭人非鶴未還。
去日兒童今漸長,燈前都解問臺灣。
二十八回見,天門闔左扉。
不嫌筆端退,但駭鏡中非。
自愛希聲瑟,誰知尚絅衣。
人生年七十,肯復壯心飛。
船旗袞袞徑長淮,
汴口人看撥不開。
昨夜南風浪如屋,
果然雙節下天來。
列國縱橫六七帝,
斯文興廢五千年。
黃人捧日撐空起,
要放光明照大千。
昔夢游湘水,琴書寄葉舟。
安知三十載,真作夢中游。
老樹間柴門,端居閱秋序。意象日疏豁,露繁草半俯。
扶杖繞階除,苔凈綠可數。孤云覘我暇,紛紛來庭戶。
夤緣蓼花前,悅此好情緒。檐鵲夕聲喧,新月已遙吐。
秋夜不能寐,況是瀟瀟雨。滴瀝聲未歇,唧唧蛩音縷。
輾轉聽蕭瑟,苦憶東坡語。老淚來何從,殘夢去無緒。
數漏懷遠人,落帆在何許。
靜中與世不相關,
草木無情亦自閑。
挽石枕頭眠落葉,
更無魂夢到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