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言
書亦何用于世哉,圣人之言如造化,巍巍地辟而天開。
淵源虞唐至周孔,黃河萬里昆侖來。
天不使諸儒為戰國血,又不使六藝為亡秦灰。
豁如盲瞽見皦日,快若聾聵聞春雷。
插空泰華起突兀,垂天云漢森昭回。
奈何后世獨不省,顧舍夷路趨邛郲。
不知開眼蹈覆轍,乃欲歸罪車輪摧。
福有基,禍有胎,一朝產禍吁可哀。
書亦何用于世哉,圣人之言如造化,巍巍地辟而天開。
淵源虞唐至周孔,黃河萬里昆侖來。
天不使諸儒為戰國血,又不使六藝為亡秦灰。
豁如盲瞽見皦日,快若聾聵聞春雷。
插空泰華起突兀,垂天云漢森昭回。
奈何后世獨不省,顧舍夷路趨邛郲。
不知開眼蹈覆轍,乃欲歸罪車輪摧。
福有基,禍有胎,一朝產禍吁可哀。
書對于社會有什么用呢?圣人的言論如同大自然的造化,宏大得如同天地開辟。其淵源從虞唐一直到周公、孔子,就像黃河從萬里之外的昆侖山脈奔騰而來。上天不讓儒生們在戰國時流盡鮮血,也不讓六經在秦朝滅亡時化為灰燼。(讀書)就像盲人突然見到明亮的太陽,像聾子突然聽到春雷般暢快。(書中的道理)像高聳入云的泰山、華山一樣突兀,像天空中燦爛的銀河一樣清晰。無奈后世之人偏偏不明白,舍棄平坦的大道去走崎嶇的山路。不知道睜眼看清楚前車之轍,卻想把罪過歸咎于車輪的毀壞。福有根源,禍有起因,一旦釀成災禍實在可悲啊。
造化:大自然的創造化育。
虞唐:指有虞氏、陶唐氏,即舜帝和堯帝。
周孔:周公和孔子。
六藝:這里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盲瞽:盲人。皦日:明亮的太陽。
聾聵:耳聾的人。
泰華:泰山和華山。
邛郲:邛崍山,這里泛指崎嶇難行的山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不重視經典文化、偏離正道的風氣,詩人有感于此,通過此詩表達對讀書和經典傳承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讀書和傳承圣人經典的重要性,批判后世不重視經典的行為。其特點是氣勢恢宏,善用比喻和對比。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盛吉低眉亦問囚,不疑斷獄但春秋。定知小試皮鞭罷,卻喚樵青薦茗甌。
元亮官居亦松菊,次山生事有笭箵。酒如欸乃聲中醉,目向平反笑處青。
彭澤愛陶潛,
陶潛厭彭澤。
一杯浮羅春,
世外神仙客。
赤日都門道,青山故國情。
風前邀客過,寺里送君行。
有夢憑清曉,何心計去程。
秦川一水隔,天遠九重城。
米里有蟲,麥里有面。
非是老盧,何曾覷見。
見不見,八角磨盤空里轉。
天下文章家,吾州兩前輩。內翰擅其宗,大監為之最。
更有龍圖公,氣節蓋新代。請從舌端參,去作臥下拜。
百年駐蹕在東南,薄宦浮生士所諳。
進退何心空自了,別離滿眼我難堪。
救時事業終須做,隨世功名亦喜談。
命也奈何天咫尺,鸞臺鳳閣本潭潭。
樹石平泉記,深衣獨樂圖。昔賢多作達,我相未云無。但使天機暢,寧疑道力孤。一言瞻利博,及物自昭蘇。
心地耕惟寸,民生食乃天。從知仁術在,應以義門傳?;顕光攀?,承家定后賢。榜題同息壤,喬梓郁風煙。
示仁兼示儉,彝訓在茲堂。窗草依人綠,畦蔬帶露香。此間即濠濮,何世不羲皇。攜客常今日,來稱百歲觴。
鳳凰山高插天青,
鳳凰山下云冥冥。
云消雨歇總無跡,
疊疊煙嵐虛翠屏。
朋比趨炎態度輕,
禦人口給屢憎人。
雖然暗里能鉆刺,
貪不知幾竟殺身。
執鞭欣幕平生志,眉山大蘇風采。浩氣孤行,忠輪讜論,烈宿從來上界。窮通詎改。看隨遇安恬,瘴鄉親屈,大筆淋漓,光芒雄視冠千代。
新安何事致毀,記昭陵品論,才合鈞宰。塞上軍容,湖邊柳色,都出都留遺愛。襟懷澹灑。更畫雪堂深,坐銷逋債。儻代荊公,太平堪遽待。
積雨冥冥溪漲高,春風下峽雙鳴橈。
莫道下灘容易在,下灘篙比上灘牢。
長夏日已晚,
歸鳥皆投林。
幽獨悅茲圃,
把書行且吟。
花竹流芳凈,
蔬果生意深。
兩間有妙趣,
長契靜者心。
蕭瑟三秋冷拂衣,重來香國景殊非。
荒涼漢苑青初減,零落隋堤綠正稀。
別恨萬端隨水逝,游絲千縷逐風飛。
此身未必甘憔悴,欲盼春回愿豈違?
曾見埋輪出漢畿,云霄玉樹故依依。
嵩山紫氣通仙仗,帝里祥光接少微。
杯時蟻浮金掌液,階前豸舞老萊衣。
漫言七十人生少,池上蟠桃日正暉。
歲莫景邁群光絕,
安得長繩系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