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巖眾行者請贊
米里有蟲,麥里有面。
非是老盧,何曾覷見。
見不見,八角磨盤空里轉。
米里有蟲,麥里有面。
非是老盧,何曾覷見。
見不見,八角磨盤空里轉。
米里生有蟲蟻,麥中含有面粉。若不是像六祖慧能這般的智者,又如何能察覺其中的道理?見或不見,真理如同八角磨盤在虛空中自然運轉。
老盧:指禪宗六祖慧能(俗姓盧),此處代指具有超凡智慧的覺者。
覷見(qù jiàn):看見,察覺。
八角磨盤:傳統磨盤多刻有八角紋路,此處比喻循環不息的自然規律或佛理。
空里轉:在虛空中運轉,形容真理超越形相、自然無滯的狀態。
此詩為宋代禪宗僧人于瑞巖寺應眾行者(修行僧眾)之請而作。瑞巖寺為禪宗名剎,眾行者請'贊'(贊文)意在通過簡短偈頌弘揚佛法。詩中以日常物象闡釋佛理,契合禪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反映了宋代禪林以通俗語言傳法的特點。
全詩通過'米蟲麥面'等日常事物,指出真理本自存在卻需智者察覺,末句以'八角磨盤空里轉'喻示佛理自然運轉、不依人見的本質。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體現了禪宗'即事而真'的思維方式,是宋代禪門偈頌中'生活禪'的典型之作。
百年歲月愁中過。無奈攤書臥。誰知入夢更傷心。幾度夢回鉛淚濕重衾。閑將往事重追憶。哀樂殊今昔。勞生栗陸未曾休。可信萱蘇能釋我煩憂。
松梢盤拿出巖壑,一夕山風吹子落。幾回度澗聽松聲,橫枝忽見飛來鵲。翠衿紅觜一何奇,誤疑青鳥降瑤池。根深茯苓不易斸,王母羽蓋今何之。宣和宮中跡如掃,胡沙漠漢天地老。莫向松間占鵲聲,五國城荒長芳草。
素艷幽芳不著塵,卷中清淡本傳神。倚門記得天涯淚,難免花前更拭巾。
玉樓十二已天傾,苦向秋潭趁月明。差幸衰殘能袖手,誰知致寇是心兵。
冷艷霜苞向日舒,移將小檻近階除。應知海外冬無雪,留與寒儒夜映書。
元日狂歌倒竹樽,東風昨夜到柴門。生逢盛世憂何事,家在青山道自尊。殘雪疏林開舊色,白沙細浪長新痕。春來漫有滄洲興,文?銀鶿滿釣?。
倫輩寧狂者,詩篇好問之。千秋何爾態,萬象豈余私。左袒青云奪,中原白日垂。可關兒女計,嚄唶受人悲。
五湖小寇如饑禽,一疏輕搖朝野心。但使使君能信賞,何愁豎子不成擒。
輪車電線利誰收,中土冠裳類沐猴。秦火欲燃先逐鹿,楚人多詐竟牽牛。效顰那覺東施丑,濫食空貽南郭羞。寄語諸君須努力,濁流深恐禍清流。
邦人送我說殷勤,自愧初無德及民。若更躊躇不歸去,猿驚鶴怨亦愁人。
何時便有此山川,真宰懸知恐偶然。唳鶴驚風前日事,落漚斜照晚來天。燬犀無用撩幽怪,洗盞先應酹謫仙。暝角吹殘吾欲老,五陵佳氣隔疏煙。江頭楊柳淺于金,澤國馀寒春未深。才見桃花能慰眼,便同躑躅每傷心。瓊枝璧月自惆悵,山色潮聲無古今。閒訪阇黎倒戈地,正應漢德有謳吟。
釋迦稱散體,多寶號金驅。白玉誠非比,黃金良莫逾。變見絕言象,端異乃冥符。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唯當千劫后,方成無價珠。
一道飛泉掛碧峰,石橋流水出深松。山僧自扣山門磬,知隔前溪第幾重。
春蘭松下放,弱質倚松盤。豈易承春暖,曾經怯歲寒。枝蟠香自結,月照影成瀾。大樹知能護,尋源人共看。
妙年文采有斯人,貌得云山慕隱淪。天上玉樓成底夢,都門重哭李元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