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過圓通寺借宿再用夏提學韻賦一律
欲濯塵纓尚未能,匡廬又見碧層層。半生牢落空憐我,一味清閑卻讓僧。周覽未酬霞外想,長吟聊伴佛前燈。重游更與山靈約,只恐萍蹤不可憑。
欲濯塵纓尚未能,匡廬又見碧層層。半生牢落空憐我,一味清閑卻讓僧。周覽未酬霞外想,長吟聊伴佛前燈。重游更與山靈約,只恐萍蹤不可憑。
河勢尤湍急,滔滔去莫留。
此行期死敵,既濟遂焚舟。
背水陳師出,乘風縱燎休。
若非拚血戰,不復渡黃流。
竹帛今猶載,桑榆晚始收。
后來燒棧道,毋乃祖余謀。
往前曾愛銘文囑,老病安知擬議差。
柏下人埋將宿草,管城子禿已無花。
自慙吾匪三長史,誰誤君尋五作家。
今代李邕領袖手,往來碑版不須嗟。
外庸為世冠,內守與時乖。
鯁論傳文懿,麟編法止齋。
晚方顓史筆,早不面公槐。
已病猶箴諫,難忘耿耿懷。
老學多推誼,諸公孰薦雄。
卻行吾日暮,渴睡汝冬烘。
宰木經春雨,園花逐曉風。
寢門哀未盡,寓在薤歌中。
憶昔春郊共踏青,十人中已九凋零。
溘先未遣隨朝露,殿后姑留作曙星。
老眼蠅書猶可讀,微聾蟻閙不須聽。
申公歲晚殊多事,白首番番詣漢廷。
履聲騰上逼星辰,俄駕朱轓去牧民。
不作金張門下客,亦非牛李黨中人。
公寧抽版還丞相,誰更移書責諫臣。
爪距紛紛夸鷙搏,安知魯野有祥麟。
漢唐科目各招延,中者端如拾芥然。
明水賦曾拘八韻,大廷策亦限三篇。
竊窺古調諧軒律,留取高吟和舜弦。
圣代作人添舍法,祝君走馬止三年。
昔有顏光祿,依稀即此翁。
祖傳孫愈盛,官與姓皆忠。
遺訓言猶在,楞伽讀未終。
遙知空巷送,笳鼓咽城東。
有酒常相覓,無金尚欲揮。
竟騎黃鶴去,誰見素騾飛。
華屋俄零露,蓉城果是非。
自嫌聞道淺,懷舊忽沾衣。
昔夢趨旃廈,巍冠預講論。
孤忠鄙張禹,薄命類虞翻。
稍覺芻言戇,徐瞻玉色溫。
放臣絕朝謁,無路可酬恩。
曾忝開元供奉班,君恩全護放還山。
諸公縱欲俎豆汝,老子安能筆硯間。
試拂毛錐嗟已禿,便扶靈壽亦何顏。
回頭猿鶴休相笑,猶勝周颙去不還。
免騎朝馬趁南衙,五見空村換歲華。
旋遣廚人挑薺菜,虛勞座客頌椒花。
不施鬰壘鈞編戶,雖飲屠蘇殿一家。
二十宦游今七十,于身何損復何加。
進由孤士列華簪,曾對薰風和舜琴。
資善禮行貂豎肅,議郎疏出馬群瘖。
畿民猶說張京兆,宮媛皆知李翰林。
麾去招來關氣數,浩穹于此本無心。
平進差賢似躁求,乃翁豈不為兒謀。
今寒畯士難京秩,古子男邦亦小侯。
翹館詎宜頻造請,孤山雖好勿淹留。
誰言此老心如鐵,臨別無端作許愁。
翠華未可議時巡,自古安危系重臣。
聞說紫巖親督戰,孰云赤壁后無人。
諸公盡作鉆天令,老子重為擊壤民。
萬里陰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