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十首 其二
曾忝開元供奉班,君恩全護放還山。
諸公縱欲俎豆汝,老子安能筆硯間。
試拂毛錐嗟已禿,便扶靈壽亦何顏。
回頭猿鶴休相笑,猶勝周颙去不還。
曾忝開元供奉班,君恩全護放還山。
諸公縱欲俎豆汝,老子安能筆硯間。
試拂毛錐嗟已禿,便扶靈壽亦何顏。
回頭猿鶴休相笑,猶勝周颙去不還。
我曾有幸位列開元年間的供奉班,承蒙君主的恩寵得以保全并放歸山林。諸位公卿縱然想把我奉為尊長,我又怎會安心在筆硯之間舞文弄墨。試著拿起毛筆,嘆息它已經禿了,即便拄著靈壽杖又有何顏面。回頭看看猿猴和仙鶴,你們別笑話我了,我起碼還比周颙好,他一去就沒再回來。
忝:謙辭,表示有愧于。開元供奉班:指在開元年間擔任供奉之職的官員群體。
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這里引申為尊奉、推崇。
毛錐:毛筆。
靈壽:一種杖名,用靈壽木制成。
周颙:南朝齊人,初隱北山,后應詔出仕。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晚年。詩人曾在朝廷任職,后蒙君恩歸山。當時社會可能處于政治變動或文化風氣轉變時期,詩人面對一些公卿的推崇,堅守自己歸隱的意愿。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不戀世俗名利的決心。其特點是情感真實,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追求和文學風格。
碧窗數葉雨蕭蕭,繡佛鐙前伴寂寥。我亦靜中聽得慣,聲塵都向耳根消。
吳堤新柳倚晴煙,淺綠輕紅最可憐。不是多情管離別,要將春色送行船。
歲熟田家樂,秋風客自悲。茫茫曲城路,歸馬日斜時。
龍馬負靈圖,八卦開人文。天運當寅中,民時方大昕。制字乃未多,所言為典墳。一往數千載,懷哉圣神君。
帝城芳意入春濃,快馬輕車處處逢。宮樹巧藏鶯百囀,苑云深護月千重。愁來擬斷杯中物,病起還支石上筇。得似玉堂風月地,少時游賞幾從容。
一水自盈盈,寒流春更清。仙源分太液,遠派接蓬瀛。日暖沙鳧浴,花明錦浪生。滄浪興不淺,聊此濯塵纓。
秋庭晝無人,落葉自滿地。端居觀物化,人生亦如寄。朝聞鳴蟬悲,夕已見其蛻。歲晏共蕭條,臨風發長喟。
縞帶隨車去莫攀,詩名重見動江關。畫船醉倚芙蓉露,吟到西湖第幾山。
懺悔從心起,修持自道生。七簽書日展,六甲義時明。伏虎風常寂,降龍電自橫。金箱圖北岳,玉局運南征。造化壺中轉,星辰掌上行。神仙無所語,一曲頌升平。
青眼摩挲醉袂分,那堪客里別夫君。風情好似陶彭澤,官職常如鄭廣文。渝水晚沙眠宿鷺,蒙山老樹映歸云。虛堂索句昏鐘靜,宦海潺湲想未聞。
踏雪而來,平生欲向今宵咒。琳瑯彝鼎不堪名,點指相詢叩。哪管僧眉輕皺。捉嫩腕、深深入袖。燈勻笑靨,燭抹香腮,朦朧千豆。踏雪而還,雕車漫悔當時驟。如今故地自重來,梅吐愔愔疚。折取一枝春秀。向天涯空存問候。倩誰分訴,欲語還休,欲尋難就。
雨催杖屨卻須回,捲上疏簾眼頓開。十里湖光平似鏡,柳梢梢外一船來。
地居天上接空居,萬象森羅遍八區。功用不知誰主宰,絳霞丹霧閟清都。
老去看花意尚勤,巴東景物似湖濆。酒從雨月莊中貰,香愛觀音殿里薰。水調歌頭初按拍,摩訶池上卻逢君。年年記取清秋節,雙槳臨風接紫云。
石壁脫扃鑰,倚空雙觀臺。江流關不住,閶闔豁然開。云表群仙望,舟中獨客回。欲揮千丈筆,題鳳記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