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蹋銅蹄 其三
宜城七十里,朱樓與云齊。無地著酒館,眼飽肚中饑。
宜城七十里,朱樓與云齊。無地著酒館,眼飽肚中饑。
九月亂山中,
崎嶇處處同。
谿流因雨漲,
木葉著霜紅。
人跡千巖絕,
松聲萬壑空。
尋幽自可問,
不復歡途窮。
價微良易酬,器博無近用。
騏驥非良樂,萬里誰能控。
蕭王漢中興,四海倚為重。
誰為淵驅魚,一呼百萬眾。
妙算環無端,奇功射必中。
忘機諒未能,豈數漢陰甕。
故人鉤尚直,倦作儀韶鳳。
應無萬牛力,負此丘山棟。
羊裘又獨往,苦語余嘲弄。
至今賣菜言,空記當時夢。
畫棟雕甍照水村,
簮裳多在脊令原。
百年得計南山豆,
萬事忘懷北海尊。
自昔功名何世乏,
迨今文字幾人存。
遺書儻有毫芒在,
為語韓公請備論。
三年北饌飽膻葷,佳蔬頗憶南州味。
地菜方為九夏珎,天花忽從五臺至。
崔侯胸中散千卷,金甌名相傳云裔。
愛山亦如謝康樂,得此攜歸豈容易。
應憐使館久寂寥,分餉明明見深意。
堆槃初見瑤草瘦,鳴齒稍覺瓊枝脆。
樹雞濕爛慚扣門,桒蛾青黃謾趨市。
赤城菌子立萬釘,今日因君不知貴。
乖龍耳僅兔一割,沙門業巳通三丗。
偃戈息民未有術,雖復加飡秖増媿。
云山去此縱不逺,口腹何容更相累。
報君此詩永為好,捧腹一笑萬事置。
草凍慵抽碧,桃癡懶暈紅。
黃云猶漢野,紫塞漫春風。
使節空留滯,侯圭未會同。
堦除雪不掃,獨立數歸鴻。
崔嵬孔明柏,結陰眾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撫日月暉。
如何去大廈,卻遶烏鵲飛。
終當煩萬牛,挽取廊廟歸。
鄭公澤既遠,何以慰調饑。
公其踵前修,一洗貧士悲。
暑退涼生過雨天,鳧飛鷺浴暮江前。
秋風小浪鴨頭水,斜日輕帆燕尾船。
青眼卻欣逢地主,白頭相對聳詩肩。
林塘勝處開樽俎,只欠冰輪特地圓。
行人不忍別,遇酒輒醉倒。
仆夫怪何遲,謬應行亦好。
憐君如弟兄,每見開懷抱。
天涯重分攜,祖席都門道。
城頭傾落日,酒盡跡還掃。
留連意雖勤,晤語終草草。
君如汗血駒,千里未脫皂。
我若隨波魚,圉圉依寒藻。
去住各有謀,聚散初不保。
惟余一寸心,耿耿遲君老。
廬舍經兵火,頭顱尚在門。
風掀灰??跡,月澀劍铓魂。
鼠穴頻遭斷,燕巢猶半存。
看花淚盈眼,寧忍復開尊。
一別淮南二十年,
壽陽風物想依然。
秋深峽石山頭寺,
夜靜浮橋月下船。
茅酒沽來常滿斗,
白魚買得不論錢。
甚時脫此塵埃地,
快意飛帆入楚煙。
日奭久不作,依然三代民。
一善孚萬端,不難風俗淳。
上士貴抱負,修己在立身。
進退各有據,宇宙任屈伸。
愿言勵厥修,學以答君親。
冬雨不成雪,北風寒未深。山藏千壘秀,云結四垂陰。
逈灑凌朝閣,殘聲入夜衾。端能洗兵甲,足慰此時心。
疾病沖忙百不宜,
只今筋力已全衰。
長廊廣殿風來遠,
古柳高槐日上遲。
彭澤老人新斷酒,
輞川居士舊能詩。
已憐匹馬西歸后,
更憶扁舟南渡時。
蓐食小人家,寒燈碎落花。
雞鳴窗半曉,路暗月西斜。
世故欺懷抱,風霜迫歲華。
劇憐詩思苦,凄惻向長沙。
遲日欣欣山景妍,
攜琴吟詠翠微前。
行廚燒筍粉鋪色,
高閣看梅雪白天。
午罷拋書曳短杖,
雨來擁卷聽幽泉。
一春灑落韶光足,
他日芳懷得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