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畫堂欄檻占韶光。端不負年芳。依倚東風向曉,數行濃淡仙妝。
停杯醉折,多情多恨,冶艷真香。只恐去為云雨,夢魂時惱襄王。
畫堂欄檻占韶光。端不負年芳。依倚東風向曉,數行濃淡仙妝。
停杯醉折,多情多恨,冶艷真香。只恐去為云雨,夢魂時惱襄王。
華麗的堂前欄桿邊,花朵占盡了美好春光,確實不辜負這一年的芬芳。它們在拂曉的東風中搖曳,幾行濃淡相宜,宛如仙女的妝容。停下酒杯,醉意中折下花枝,它多情多恨,艷麗且散發著真正的香氣。只恐怕它像巫山神女一樣化作云雨離去,讓我的夢魂時時困擾,如同襄王一般。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端:確實,真的。
仙妝:形容花像仙女的妝容。
冶艷:艷麗。
云雨:用巫山神女的典故,指男女歡會或女子離去。
襄王:指楚襄王,傳說他曾夢遇巫山神女。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的內容來看,可能是詞人在春日觀賞花朵時有感而發,借花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
這首詞主旨是借花抒情,突出特點是意象優美、情感細膩。以花喻人,增添了詞的韻味。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婉約詞的特色。
有偉秦咸望,厥初保定人。風云際興運,茅土褒勛臣。
端自積余慶,非徒榮一身。聞孫藹令譽,抗志矯秋旻。
嗜學今該古,問安昏復晨。金方感義氣,內譜存宗親。
膚使光華盛,輶軒采訪頻。乃知清廟器,俱是昆山珍。
分派既同出,馳聲尤絕倫。仙班重典領,宥府久彌綸。
揭節方宣化,揮毫看爽神。應嗟遠俗薄,欲挽古風淳。
巨族同三眷,高情隘八垠。焚香肅遺像,序拜欣嘉辰。
頗屈彥清貴,寧嫌仲實貧。綿延百年緒,翕合一家春。
樂只飲此酒,勤哉書爾紳。尋盟諒愈篤,踏道毋胥淪。
暫別山河阻,終期事業新。相從萬里去,伐鼓起通津。
青城道士跨青牛,去作清都汗漫游。
朝扣九關朝玉闕,暮回三島宴金樓。
丹隨鶴舞緱山月,劍伴龍歸洛浦秋。
猶有石房云不散,曉風松柏兩颼飗。
廟廊謁賢飯吐哺,留子翰林不肯住。閻公大學今儒宗,邀子同宿玉堂霧。
曰我天南有嚴親,滫瀡旨甘奉朝暮。得一泮水廣文官,匹馬扁舟遂南渡。
未愛紅藥當階翻,但憶芝山攜酒句。江東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鷺。
歐陽文逮周益公,誠齋詩傳楊長孺。比戶弦誦家書燈,子往為師異瓜戍。
人才爐冶入老手,鏌铘干將由我鑄。即今場屋已無用,五言省題八韻賦。
人心天理不可磨,秉彝物則常如故。五天竺國身出神,三蓬萊山臂生羽。
緇黃引之入迷途,殘魄零魂應悔誤。昌黎原道孟七篇,除蚘刬蟯剔魚蠹。
子當以此據臯比,正正邪邪明舉錯。本根樹立謹心術,節目設張行法度。
子曾精讀萬卷書,子又遠游萬里路。諸生北面孰不服,窮理盡性擺傳注。
天民先覺敢自許,作成后進定無數。
種薰不生蕕,種蕕不生薰。人力異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說,宜以變化論。蛟魚無頭角,作龍行雨云。
曲糵釀成酒,醒者皆醺醺。不見昔諸子,摳衣孔圣門。
仲由氣暴虎,不使行三軍。欲俾賜也訥,故曰天何言。
不見孺悲子,取瑟使之聞。色黃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學及從心,非變尚何云。南山隠霧豹,養其所變文。
明明德新民,此書洙泗孫。所謂新者何,拾舊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須故田園。世惟有舊染,不可留一痕。
變人先變己,毋我求道原。下愚彼不移,烏喙無蘭蓀。
昏昏與曉曉,火蟄仍復蟠。人生悟此理,寸丹還一元。
伯子堯夫豪杰人,四時佳致四時春。
靜能觀動一機活,會復乘元千古淳。
造物生生還化化,世情故故又新新。
不妨長向亭中醉,自覺沖融氣味真。
好惡豈不察,鑿垣植蒿蓬。
而此庭前菊,鋤灌少人工。
此物抱至潔,有似楚兩龔。
留香待嚴凜,意與烈士同。
糞土笑伯始,金錢鄙鄧通。
千載一元亮,舍此將安從。
少日追楊晏,由來間氣鐘。
兩科無近比,萬里有奇逢。
正喜鼇扉重,俄驚??舍兇。
輤車方遠稅,已見若堂封。
淵靜濤飛亦壯哉,冷泉亭右閘初開。
一時變作跳空雪,萬眾驚聞噴壑雷。
老鶴遠過彭祖壽,巨杉何啻盛唐栽。
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猶堪酒一杯。
倚塔看明月,寒光度玉繩。
曲堤藏小艇,疏柳見孤燈。
水竹映苔石,巖花緣澗藤。
香云吹散后,猿鶴伴高僧。
柿林園里伾文黨,金谷叢中石賈塵。
漫說愚溪誑當世,苦將巧宦目他人。
何如杜老幽居處,一似無懷太古民。
說道書齋名用拙,可存吾道樂吾真。
但聽四簷滴,真成萬事休。
空村就誰飯,高樹系吾舟。
那忍田翁笑,還憐木偶流。
老人渾忘事,略記酉年秋。
言詩卜子夏,作賦馬相如。
三十六字母,文公之四書。
知君便便中,自有一石渠。
以貌失子羽,諸公其慎諸。
聞汝相隨入翠微,歸時晚色已凄迷。
櫻桃為喜筠籠重,燕子休嫌茅屋低。
我老恐妨兒輩樂,新詩欲繼古人題。
年高自覺摧頹甚,送客何嫌過虎溪。
人生致足樂,莫如令兄弟。綽綽而有裕,其中自春意。
龜溪有二孫,能篤友于義。同居五十載,闔門數百指。
幾微無間言,輪囷有和氣。粵從鴻雁散,惟恐棠棣廢。
欲挽古道回,茲事良非易。亦既成新居,始得遂初志。
和樂揭高扁,秀明屹對峙。怡然兩白發,塤箎伯仲氏。
子孫皆雍睦,閭里亦順悌。復如無事時,難得真可貴。
唐史傳孝義,頗記張劉李。跡其屢易世,往往干戈際。
義風不少衰,大書乃無媿。嗟哉廣明后,旌命曾弗至。
雖有篤行者,誰為紀姓字。我聞二孫名,不覺為之喜。
兩記信實錄,聯名盡名士。先見眾論公,必得一行史。
行看表門閭,鄉邦夸盛事。我詩甚鄙拙,愿爾多壽祉。
圣世旁搜盛武宣,幾人舍耒嘆胝胼。
武成宜取二三策,稽古還夸數萬言。
充棟此時唯恐后,著鞭他日竟誰先。
空筌相對真堪笑,半夜魚龍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