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大參四首 其二
通才端似老操舟,急瀨旋渦少滯留。
暫御五弦當小暇,憑將孤劍共先憂。
滕王高閤題詩過,孺子澄湖建節游。
更與西山添爽氣,炎煙初散庾塵收。
通才端似老操舟,急瀨旋渦少滯留。
暫御五弦當小暇,憑將孤劍共先憂。
滕王高閤題詩過,孺子澄湖建節游。
更與西山添爽氣,炎煙初散庾塵收。
您這般的通才就像經驗豐富的老船夫,在湍急的水流和旋渦中也很少停留。您暫且彈奏五弦琴享受片刻閑暇,手持孤劍共同為先人之憂而憂慮。您曾在滕王閣上題詩,也帶著符節游覽過孺子湖。您還為西山增添了清爽之氣,炎熱的煙霧剛剛散去,塵埃也已收斂。
通才:指具有多種才能的人。
操舟:駕船。
急瀨:湍急的水流。
五弦:指五弦琴,這里表示閑適的生活。
孤劍:象征著正義和擔當。
滕王高閤:即滕王閣,在江西南昌。
孺子澄湖:孺子湖,位于南昌。
建節:持節,古代使臣受命,必建節以為憑信。
炎煙:炎熱的煙霧。
庾塵:塵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當時社會相對穩定或面臨一定挑戰的時期,詩人與王大參交往過程中,對王大參的才能和作為有所感觸而創作,表達對友人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大參的才能和擔當。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難得江妃春恨消,長門日日長愁苗。君王若喻樓東意,莫遣珍珠慰寂寥。
中洲寫影月昏黃,吹罷參差兩渺茫。剩有清愁寄修竹,只應珠淚滿瀟湘。
當年和靖托良謀,大好湖山占上游。秾李夭桃爭后起,任憑經過不回頭。
綺窗別后換春暉,兩載花時意緒違。花若能言還太息,隴頭風雪未曾歸。
神仙眷屬帝王師,南望湖門重有思。傳說客星休犯座,富春招隱已多時。
東風送暖開脂盝,明月無心照昔耶。倘念羊權無限意,莫教吹損亞枝花。
春歸江上最思君,啼鳥鄰家悵薄曛。今夜可知明月里,冷香噴醒一窗云。
山塘流水悵前塵,強勒馀寒避早春。畢竟東君情意厚,遲開留待未歸人。
江頭十二月十二,憶昨開帆三月三。
山川南北俱經遍,氣候寒暄已飽諳。
月色下澄江更遠,潮聲驚破夢初酣。
君恩難報親廬近,國事鄉心總未堪。
老夫不是不知時,黃菊芙蓉正要詩。誰信多魔兒女病,催租風雨又攢眉。
不知今日是何時,只管飛毫醉夢詩。天地本來寬著我,可曾寒餓一低眉。
豁開頂門眼,照徹大千界。
既作法中王,于法得自在。
倦鳥卻飛還,曾自扶搖上九天。從此歸棲林莽穩,安閑。飽食松花渴飲泉。
風月浩無邊,暗識江湖境界寬。不羨摩霄風翮健,翩翩。只在洲莎隴麥間。
吾道貫古今,素王屼宮殿。
千秋報功德,不逐世代變。
劉漢過魯祠,李唐進南面。
尊崇至皇明,八佾太牢薦。
方茲仲秋晨,辟雍事將獻。
大臣奉朝命,對越儷如見。
庭階佩玉和,廊廡沈檀遍。
鯫生綴班行,朝衣肅頍弁。
英靈俯仰間,心誠自兢戰。
默惟圣明時,不許他道煽。
斯文日月光,所以政治善。
圣子復神孫,繩繩合師憲。
治洽永雍熙,芻蕘罄真愿。
初晴天氣極清妍,況復琴書共晏然。
心靜自應春似海,身閒轉覺日如年。
親賓漫得諸生應,疾病多便白晝眠。
準擬花陰分半榻,無懷世上玩先天。
棣萼春深花正芳,幾回詩思韻西堂。
席珍早擅匡時譽,懷玉寧容待價藏。
洞壑泉飛龍欲奮,丹丘枝茂鶴初翔。
大才自昔成原晚,且醉闌階介壽觴。
亞雨歐風強自持,忽聞海陸已添師。
誰將漢帝三朝略,來續周王六月詩。
誠有先聲而后實,但愁弱干不強枝。
橫磨十萬徒虛語,嘆息膠民蹂躪時。
涼風越秋海,吹我東階樹。
柔條歇芳輝,密葉垂豐露。
玉殿鑒凝霜,金閨疊紈素。
念子居無衣,薄寒隱天霧。
芰荷凌晨宵,雨雪恨遲暮。
嚴黍沐晚澤,青松挺陰冱。
尚父釣河濱,寧戚飯牛寤。
天造時康屯,雄發霈霖雨。
貞觀詩書場,毋為悲世迕。
我希吳延陵,寶劍非所顧。
敦義篤情親,千里共奇步。
荊門西上即瞿塘,一路猿聲莫斷腸。應有巫云化神女,朝朝暮暮慰思鄉。
蜀道無如三峽難,猿聲況復滿諸灘。灘多峽少灘尤險,日日篙舟不及餐。
生竹青青作纜長,鼓聲須急纜須強。將舟一折穿危石,灘滪堆邊險莫當。
一劍橫磨近十霜,端然搔首看天狼。
勛名幾誤乘槎客,意氣全輕執戟郎。
圯上書傳失絳灌,隆中策定起高光。
山河縱破人猶在,試把興亡細較量。
遠望涕泗流。
陳王才盡怨芳菲,一掬閒愁寄宓妃。小別芝田風色改,年年著破五銖衣。
春光過處半凄迷,夢舊沉沉化雪泥。曾是上元燈火夜,一庭新月乳鴉啼。
強冒師雄汗漫游,鳥啼山境更清幽。宵來殘醉人何處,明月天涯掛暮愁。
傳說江妃粉黛銷,長門終日雨蕭蕭。三郎畢竟多才思,尚有珍珠慰寂寥。
北風獵獵撼庭柯,小撥爐灰日已矬。老鶴不飛江樹暝,滿城微雪夜寒多。
擪笛高樓酒力降,碧天如水潑空江。東風無力綿春思,化作晴云下綺窗。
經年花事問東皇,粉蝶垂垂春恨長。自有舊痕尋不得,野煙和夢墮寒塘。
好憑佳處結茅庵,十里空山靜氣涵。海上春光飛不到,天風吹我下江南。
百年過半五十五,一春最好三月三。
茂林修竹事可續,隨柳傍花予素諳。
暖愛游蜂衙正放,晴看行蟻戰方酣。
士師何止三宜黜,中散虛傳七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