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重渡江東歸用前三字韻
江頭十二月十二,憶昨開帆三月三。
山川南北俱經遍,氣候寒暄已飽諳。
月色下澄江更遠,潮聲驚破夢初酣。
君恩難報親廬近,國事鄉心總未堪。
江頭十二月十二,憶昨開帆三月三。
山川南北俱經遍,氣候寒暄已飽諳。
月色下澄江更遠,潮聲驚破夢初酣。
君恩難報親廬近,國事鄉心總未堪。
十二月十二日我站在江頭,回憶起三月初三揚帆起航之時。南北的山川我都已走遍,冷暖的氣候我也早已熟知。月光灑下,江面澄澈,江水似乎更加遼遠,潮聲驚破了我剛剛進入的酣夢。難以報答君王的恩情,而家鄉的廬舍已近在眼前,國事和思鄉之情交織在一起,實在讓人難以承受。
諳:熟悉。
親廬:指家鄉親人的住所。
未堪:難以承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經歷了長時間的南北奔波,可能是在為官或游歷過程中。臨近家鄉時,面對國事和個人境遇,心中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復雜的情感,將國事與鄉情緊密相連。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煙霞橋出鱷湖邊,一道垂楊入野田。郎騎白馬來殊好,鱷怪傷人是浪傳。
白石不消人怨恨,安排如鏡如屏。臨流心影逐殘英。飛沙浮古道,落日蕩孤城。不為輕寒多進酒,相思惟愿長醒。且憑歲歲結深盟。離情非日月,春意適陰晴。
問水尋山到武夷,小船沖浪費推移。浮云散盡日光露,三十六峰都獻奇。
青樓曲譜怨湘娥,半是關山別意多。愁緒春來怕弦索,雪兒休更抱云和。
青條散蛟螭,素艷欺瓊玖。體薰塵外香,骨醉壺中酒。
要路倦登臨,淵明徑好尋。卷收名利幟,揭示圣賢心。月使千家滿,霜從兩鬢侵。逃空三峽客,屬耳聽蛩音。
上林新柳弄新暉,柳上春來春又歸。江南此日絮應盡,北地今來花未飛。一自離家五經月,夢里垂楊別時折。春歸不逐梁間燕,春去其如花上渼。人道京華別樣春,我獨逢春愁殺人。陽和偏到宇文樹,風力長吹庾亮塵。塵飛莽莽蔽白日,禁柳宮花自顏色。何事當年撫樹人,今日還來淚沾臆。臆淚沾衣不得干,人生何似客中難。年華易逐東流去,白發羞將鏡里看。眼看白發何能改,故園楊柳應猶在。婀娜長條拂地垂,莫使春光不相待。
夭夭陌上花,紛紛桃與李。迢迢綺樓端,楚楚倡家子。翩翩翠袖垂,盈盈歌皓齒。新人良足娛,故歡棄如屣。涼風驚素秋,芳華難久恃。
樸山先生天下士,明經著書遺來世。宰相持書獻天子,寵召除官列中秘。結纓彯組青瑣闈,蕭散終懷荷芰衣。明日上書乞身去,萬里碧霄鴻鵠飛。窈窕煙霞護丘壑,共羨知幾返真樂。園田舊繞柴桑居,山水清于富春郭。又百馀歲傳曾孫,束帛徵起官橋門。峨冠正席講周孔,詵詵俊彥羅玙璠。兩賢出處各有道,前后聲華相映好。光遠堂中春不窮,喬木風煙拂晴昊。插架牙簽萬卷存,焚香掃徑無塵喧。階前暖翠看慈竹,歲歲年年蕃子孫。
灘聲滾蛟鼉,層層溯天級。應與銀河通,試探支機石。
十四弦聲猶未斷。星月上、西墻一半。卻手休彈,含情微妒,報道春宵短。銀燭紗籠須早辦。不住地、金蕉催勸。別院人歸,小窗燈靜,自把花枝看。
道士平生林野人,醉中拈出雪峰真。為君療卻煙霞癖,比似青囊藥更神。
可怪忠州與虢州,偶因起廢得茲游。蘇歐諸老亦何德,千古聯芳未肯休。
辟惡新年酒,芬香到敝廬。山頹猶未得,瓶瀉已無馀。席點林花亂,杯含海月虛。思同嵇阮輩,酣暢就壚居。
四十年前路,三千里外心。人生幾兩屐,閒處萬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