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閑居精舍呈正上人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況是天游宮。
雙嶺前夾門,閣道復橫空。
寶坊若花積,宛轉不可窮。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饒風。
秋晏景氣迥,皛明丹素功。
將近隱者鄰,遠與西山通。
大師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況是天游宮。
雙嶺前夾門,閣道復橫空。
寶坊若花積,宛轉不可窮。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饒風。
秋晏景氣迥,皛明丹素功。
將近隱者鄰,遠與西山通。
大師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太室山有三座佛寺,它們的情趣各不相同。不同并非只有一種趣味,何況這里是如仙境般的天游宮。雙嶺在前方夾著寺門,閣道又橫跨在空中。佛殿像堆積的花朵,曲折幽深看不到盡頭。流動的泉水自然形成池塘,清松間確實常有風吹過。秋末景色格外開闊,明亮地展現出紅白色彩的功效。這里臨近隱者的居處,遠處與西山相通。大師若能給予慧照,希望借此讓我身心安寧。
太室:指太室山,嵩山的東峰。招提:梵語,后指佛寺。
天游宮:這里指閑居精舍,形容其如仙境。
閣道:架在空中的通道。
寶坊:指佛寺。
秋晏:秋末。景氣:景色。迥:開闊。
皛(xiǎo)明:明亮。丹素:紅色和白色。
假:給予。惠照:佛教語,指佛的智慧光芒。
微躬:自身,謙辭。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游覽太室山的閑居精舍時,被這里的清幽環境和佛教氛圍所感染,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佛教盛行,文人雅士常與僧人交往,寄情山水寺廟,尋求精神寄托。
這首詩描繪了閑居精舍的獨特景致,展現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精神解脫的追求。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文人對自然與宗教融合之美的欣賞,豐富了山水詩的內涵。
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
為祥家諜久,偏識洞陰名。
澹佇人聞聽,鏗鏘古曲成。
何須百獸舞,自暢九天情。
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
云霄如可托,借鶴向層城。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廻。
宮門一鎖不復啟,雖有九陌無塵埃。
策馬上橋朝日出,樓闕赤白正崔嵬。
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采斫杙與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萬圍千尋妨道路,東西蹶倒山火焚。
遺余毫末不見保,躪躒磵壑何當存。
群材未成質已夭,突兀哮豁空巖巒。
柏梁天災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君不見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盡瘁年將久,公今始暫閑。
事隨憂共減,詩與酒俱還。
放意機衡外,收身矢石間。
秋臺風日迥,正好看前山。
侯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
曲樹行藤角,平池散芡盤。
羽沈知食駛,緡細覺牽難。
聊取夸兒女,榆條系從鞍。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
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媿導師,超遙謝塵昏。
春田可耕時已催,王師北討何當廻。
放車載草農事濟,戰馬苦饑誰念哉。
蔡州納節舊將死,起居諫議聯翩來。
朝廷未省有遺策,肯不垂意缾與罍。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榮。
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
秋天笳鼓歇,松柏徧山鳴。
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
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
攢巒叢?射朱光,丹霞翠霧飄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陽。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雙燕棲虹梁。
風臺露榭生光飾,死灰棄置參與商。
盛時一去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當。
一逕向池斜,池搪野草花。
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
坐厭親刑柄,偷來傍釣車。
太平公事少,吏隱詎相賒。
行行指漢東,暫喜笑言同。
雨雪離江上,蒹葭出夢中。
面猶含瘴色,眼已見華風。
歲暮難相值,酣歌未可終。
西陸動涼氣,驚烏號北林。
棲息豈殊性,集枯安可任。
鴻鵠去不返,勾吳阻且深。
徒嗟日沈湎,丸鼓騖奇音。
東海久搖蕩,南風已骎骎。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
眾情嗜奸利,居貨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齊斧來相尋。
攬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微霜眾所踐,誰念歲寒心。
平旦入西園,梨花數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顏色慘慘似含嗟。
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忽憶前時經此樹,正見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錄,不見玉枝攢霜葩。泫然為汝下雨淚,無由反斾羲和車。
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
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
曲堂何為設,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與誰期。
愿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
前隨杜尹拜表廻,笑言溢口何歡咍。
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音容不接祗隔夜,兇訃詎可相尋來。
天公高居鬼神惡,欲保性命誠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