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桂陽道中石燕館次沈仲律韻三首 其三
獨坐山齋靜,孤心轉不堪。
干戈愁塞北,水旱嘆江南。
獻納曾何補。咨諏每自慚。
民風隨次采,佳句亦吾耽。
獨坐山齋靜,孤心轉不堪。
干戈愁塞北,水旱嘆江南。
獻納曾何補。咨諏每自慚。
民風隨次采,佳句亦吾耽。
獨自坐在山間館舍中,內心愈發難以承受這份孤寂。為塞北的戰事憂愁,為江南的水旱災害嘆息。我曾建言獻策卻沒起到什么作用,每次咨詢政務都暗自慚愧。我一路采集各地民風,也喜愛創作美妙的詩句。
孤心:孤獨的心境。
干戈:指戰爭。
獻納:臣子向君主進獻忠言或建議。
咨諏:詢問、咨詢。
隨次:依次、逐一。
耽:沉溺、喜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并不太平,塞北有戰爭,江南有水旱災害。詩人可能在任職或出行途中,對國家局勢和百姓生活深感憂慮,在桂陽道中石燕館借詩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憂慮和自身的責任感。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將個人心境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的關注和擔當。
俘主摧都銳莫當,
區區破陣卻爭長。
不堪世上無分別,
自作閻羅地下王。
小徑幽幽竹繞門,
閨樓終日總無言。
若教誦得維摩句,
應愧平生費討論。
溝壑不忍視,
一視淚如雨。
憑誰請發棠,
空飽倉中鼠。
青牛人去幾多年,
此道分明在目前。
愿識目前真的處,
一堂風冷月嬋娟。
賜沐郊園正早春,
碧蘭為佩尚堪紉。
明朝握向龍樓側,
不扈江籬似楚臣。
多年坐沃洲,此日伴師游。
白社閒中夢,丹楓客里秋。
浣衣江月冷,扶杖嶺云流。
欲證無生訣,萍蹤不可留。
南朝四百寺,師在幾招提。
法以蓮花悟,詩將貝葉題。
游蹤閩海曲,歸興秣陵西。
相見即相別,秋風惜解攜。
偶有茅檐潩水陰,近依城市淺非深。
幽居每自比陳寔,古學何人貴杜林。
鄰父時來陪小飲,兒曹頗解續微吟。
前年僅了春秋傳,后有仁人知我心。
雨后新晴,林端小閣,疏簾窣地。正注罷、南華下卷,幾般綠雪,岳僧新寄。
澗邊杓取鳴泉試。借幽廊,支瓦銚,細商茶事。松風入聽,瑟瑟珠跳雪沸。
綠鬢女、嬌拖燕尾。捧玉濕鈞州磁盞翠。羨幽韻、未瀉先傳,馀芬罷啜還殢。
漸證入、茗柯至理。終不負、酪奴風致。七椀后,玉川子、頹然竟醉。
疏簾香散御爐煙,萬井沉沉翠幔懸。
夜靜梵音來水面,月明漁唱到窗邊。
虛堂慮息難成寐,冰簟心清即入禪。
惟有團團荷上露,晶瑩可擬意珠圓。
桂林留守重,奏使亦頻來。
咫尺青驄返,頻煩白簡催。
廷爭猶未息,圣怒已將回。
好是徼恩放,休稱蘇軾才!
流年暗促鬢毛斑,天與高情獨愛山。藜杖穿云邀鶴去,竹林妨月命童刪。放開心上功名念,參透寰中義利關。回首紅塵高十丈,懸知不到翠微間。
東山草木亦知名,寵辱看來一縷輕。乘興每隨流水遠,尋幽常有白云迎。遙岑過雨青浮黛,弱柳牽風翠拂纓。識得淡中滋味好,侯鯖未必勝芹羹。
華發相看四十年,飽諳世事欲忘言。一春離別當寒食,再歲追隨作上元。
湖外溪山明小檻,雨馀花柳暗西園。極知老大交朋少,相與論文更一樽。
場屋俱為拜賜師,煙霄獨喜鳳毛飛。壯心似鐵何曾老,健筆如椽合一揮。
北渚青山勞我夢,西垣紅藥待君歸。詔環不作經時隔,沙路薰風卷繡衣。
一見明星夢便回,
千年桃核長青梅。
雖然不是調羹味,
曾與將軍止渴來。
區區窶人子,
信口可開河。
鑿破三洲路,
帆檣日夕過。
八珍既飽思持去,
借問何如一臠嘗。
筍例減常猶費說,
可堪馀事極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