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永和詩以仆送筍減于常年復用韻以調一笑 其二
八珍既飽思持去,
借問何如一臠嘗。
筍例減常猶費說,
可堪馀事極更張。
八珍既飽思持去,
借問何如一臠嘗。
筍例減常猶費說,
可堪馀事極更張。
已經吃膩了各種美食后還想著拿走(筍),試問哪比得上嘗上一小片筍呢。送筍的數量比往常減少都還費口舌解釋,更別說其他事情要變更了。
八珍: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后泛指各種美食。
臠:切成小塊的肉,這里指一小片筍。
例:慣例,常例。
更張:變更,改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張伯永針對作者送筍數量比常年減少一事作詩,作者便用原韻回詩調侃。可能當時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社交環境,朋友間以詩詞互動交流。
這首詩主旨在于調侃送筍減少引發的小風波,突出生活中的小插曲。其特點是語言詼諧,情感輕松。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宋代文人日常的詩詞唱和生活。
敏識奇才屬化工,最憐去燕與來鴻。刃迎薄試剸煩利,神領真酬養靜功。似有時人推仲晦,頗聞法吏待元公。陰晴睫外那須計,秋葉春花此意同。
深林斸黃精,冉冉白日暮。千巖與萬壑,不記來時路。
月地云階夜氣昏,重來人已百年身。難填滄海精禽石,徒喚空山杜宇魂。雙鳳闕,兩東門,蓬萊舊事不堪論。中宵兀坐愁何極,揾淚無勞織女星。
城樓縹緲俯漳濱,景物依然念昔人。云出西山天欲雪,風來南浦水生鱗。四圍氣象朝朝好,一點陽和處處春。日暮短篷輕槳急,雙魚應已付溪賓。
野色晴暉展畫屏,綠槐古樾兩娉婷。卻嫌一帶無情竹,只放金華半段青。
迢遞常山道,千巖落木風。客程憂患里,秋色亂離中。問俗嗟生理,逢人說戰功。傷心烏桕葉,默默不禁紅。
櫟木千株葉落,梅花一樹香來。從騎休吹羌管,山中野鶴驚猜。
才名奕奕冠當今,投老林泉樂意深。太華黃河曾識面,玉堂金馬有知心。壽杯未及希年賀,詩卷空添近日吟。慨想音容尚如此,西風吹淚滿衣襟。
山中月影共婆娑,發興題詩墨自磨。空負有言如鄭直,未能遽止似商訛。本來摶擊風棱少,此去歸休意思多。且喜居延凡兩月,與君時一到無何。
靜夜無人聲,微風動梧葉。散發踞胡床,忽上南樓月。
漢室元公承特遣,濮園新主上殊封。犀團瑣甲士分虎,麟刻輪袍馬勝龍。祝冊宣時驚陟降,廟庭行處識儀容。歸來燕勞應前席,班綴堯天第八重。
文字塵埃過此生,騷魂騷骨附靈均。深宵呵壁天難問,極目斜陽涕每零。星隕雨,夜無垠,靜空誰奏沒弦琴。九歌九辯蒼涼極,中有風雷太古音。
陽城淀,高陽關,邊書告急夕五至,皇帝親至岢嵐山。殿前寇相一斗膽,楚蜀謀臣謀可斬。陽光抱珥已開光,床機一發中撻攬。雄謀獨斷眾勿搖,孤注一擲先成梟。跋河不渡勢不止,賈勇況有高嫖姚。千羊萬犬銳若隼,望見龍光氣俱盡。萬歲聲呼天可汗,擎天一柱惟付準。飛龍使,修載書,鬼母尚執關南圖。君不見漢家玉帛賜單于,何嘗割地分邊隅。卻憐藝祖歲帛二十萬,不博黑子一萬蕃枯顱。
多情詩酒遽成灰,黃土無聲風雨哀。人在花開花落處,百年此去此歸來。
十五女兒羅結垂,照水學畫雙娥眉。長橋橋下彎彎月,偏向儂家照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