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仁宗皇帝歌四首 其二
措刑文武后,四十有馀年。幾與華胥比,寧知帝力然。占齡無協夢,棄躧趣登山。后世稱稽古,應參堯舜篇。
措刑文武后,四十有馀年。幾與華胥比,寧知帝力然。占齡無協夢,棄躧趣登山。后世稱稽古,應參堯舜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
巫山賦彩云,郢路歌白雪。
舉國莫能和,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
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
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
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
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里,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
趨府不遑安,中宵出戶看。
滿天星尚在,近壁燭仍殘。
立馬頻驚曙,垂簾卻避寒。
可憐同宦者,應悟下流難。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
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本是疎散人,屢貽褊促誚。
云天屬清朗,林壑憶游眺。
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
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
別君若俯仰,春芳辭秋條。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散為飛雨川上來,遙帷卻卷清浮埃。
知君獨坐青軒下,此時結念同所懷。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
曾無好事來相訪,賴爾高文一起予。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始經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舟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望云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歷覽幽意多。積雪照空谷,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猨,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猨響啾啾。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
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
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
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無綠,寥寥天宇空。
陰陽不停馭,貞脆各有終。汾沮何鄙儉,考槃何退窮。
反志解牽跼,無為尚勞躬。
美人奪南國,一笑開芙蓉。清鏡理容發,褰簾出深重。
艷曲呈皓齒,舞羅不堪風。慊慊情有待,贈芳為我容。
可嗟青樓月,流影君帷中。
我把兩赤羽,來游燕趙間。
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閑。
觀兵洪波臺,倚劒望玉關。
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
擊筑落高月,投壺破愁顏。
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盧橘為秦樹,蒲萄出漢宮。
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
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
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
蘭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黃頭奴子雙鴉鬟,錦囊養之懷袖間。
今日贈予蘭亭去,興來灑筆會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