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文太史懷吳下諸名藍之作
朝衫微染洛京塵,
故國旃林入夢頻。
八解不迷靈鷲石,
七花長繞給園輪。
秋風香缽莼猶細,
夜雨蓮堂句獨新。
即擬慈航乘覺海,
煙波何處問前津。
朝衫微染洛京塵,
故國旃林入夢頻。
八解不迷靈鷲石,
七花長繞給園輪。
秋風香缽莼猶細,
夜雨蓮堂句獨新。
即擬慈航乘覺海,
煙波何處問前津。
清晨的官服微微沾染了洛陽京城的塵土,故鄉的佛寺頻繁地進入夢境。八種禪定不迷惑靈鷲山的奇石,七種香花長久環繞給孤獨園的法輪。秋風中香缽里的莼菜依然細嫩,夜雨里蓮堂的詩句獨自清新。即刻想要乘坐慈航駛向佛的智慧之海,煙波迷茫處到哪里詢問先前的渡口?
奉和:奉命或應和他人詩作。
文太史:指文徵明(號太史),明代吳門畫派代表人物。
吳下:吳地,今江蘇蘇州一帶。
名藍:著名的佛寺(藍,伽藍,佛教寺院)。
旃林:佛寺別稱,因旃檀樹為佛教圣樹,代指佛剎。
八解:佛教術語,指八種禪定境界(《大智度論》載)。
靈鷲石:靈鷲山(印度佛教圣地)的山石,代指佛教圣境。
七花:或指七種供佛香花,佛教以花喻法。
給園輪:給孤獨園(佛陀說法地)的法輪,代指佛法流轉。
慈航:佛教比喻救度眾生的佛性,如船渡人。
覺海:佛的智慧如大海般深廣。
前津:先前的渡口,喻指修行的路徑或歸宿。
此詩為應和文徵明《懷吳下諸名藍》之作。文徵明作為吳地(蘇州)文人,常以詩畫寄寓鄉思,詩中“吳下諸名藍”指蘇州一帶的著名佛寺(如寒山寺、靈巖寺等)。作者當與文徵明交游,借和詩呼應其思鄉之情,同時融入自身宦游(“洛京塵”或指京城任職)的感慨,反映明代文人與佛教文化的密切聯系。
全詩以“懷吳下名藍”為核心,通過佛境與故園的交織,既表達對家鄉佛寺的懷念,又暗含宦游者借佛理自遣的意趣。用典自然,意象清邃,是明代文人應和詩中兼具文學性與宗教意趣的佳作。
客中恍惚過清明。杜宇一聲聲。煙塵瞇眼津門道,舊游處、碧草縱橫。觸著個人妝閣,柳絲牽惹離情。
帆墻隱隱繞堤行。偏值一春晴。思家也似云霓望,隔秋河、一樣盈盈。訴與南歸雁侶,相逢待月華生。
嶺云夏變梅蒸早,越雨秋藏桂蠹多。
眼色媚人嬌欲度。行盡巫陽云又雨。花時還復見芳姿,情幾許。愁何許。莫向耳邊傳好語。
往事悠悠曾記否。忍聽黃鸝啼錦樹。啼聲驚碎百花心。分付與。誰為主。落蕊飛紅知甚處。
鳴條岡近屬郊圻,
起立園陵斷不違。
野死不經更野葬,
無人解證《竹書》非。
瀟湘望秋月,清曠無風埃。
誰知故園影,亦向裔夷來。
水際衰老翁,練衣獨徘徊。
頫仰方自適,為誰指玄胎。
千頃煙波一畝池,柳堤收得小漣漪。誰家堤外尋幽去,漸漸歌聲入渺瀰。
小徑悠悠接水天,薰風誰對遠師蓮。吟看尤為湖山好,未肯忘懷便入禪。
翠欄清淺柳如帷,帷外煙光遠可窺。夜榻晚窗誰是伴,暑風秋月最相宜。
渡口發梅花,
山中動泉脈。
蕪城春草生,
君作揚州客。
我有個火頭,作事多伶俐。
飽飯攜鋤頭,庵前去鋤地。
寸草不留蹤,善惡無忌諱。
長年疲道路,此夕款山門。
定后除僧榻,燈前具客餐。
天空馀雪色,地僻斷塵喧。
明發驅車去,幽懷那可論。
梅花獨立正愁絕,冰纏霧死臥天闕。
孤香牢落護殘枝,不隨飄墮四更月。
新詩句句逼空濛,嫣然一笑隔林樾。
有如高士白云表,牛矢煙消山雪合。
一生寒瘦長镵句,伸頭窺天亦半缺。
誰寄山瓢落葉中,瀉向梅花同傲兀。
已上六韻夢中作,瓜舍驅豬方矻矻。
床頭摸衣境過清,不謂三伏猶未卒。
始知此夜梅花詩,未與炎景相唐突。
荊棘叢中數點春,
春云態度月精神。
依然竹屋茅檐下,
靚女盈盈不嫁人。
林謝耆英不可留,邳州博野亦山邱。
十年里社斯文盡,萬事滄桑我輩休。
史料一朝正陽集,才名并代海藏樓。
天然壇坫雄旗鼓,下視螺煙是橘洲。
郭西茅屋帶峰巒,竹徑花闌亦可看。騎馬自來還自去,無人知是廣文官。
古壇雙樹挺秋煙,廢院殘花照暮天。門外掃除無俗客,我來時復伴青氈。
心情別。柔腸結。幾回立盡梅梢月。惜東流。付東流。郎做楊花,儂逐萍浮。悠。悠。
眉兒皺。人兒瘦。魂消最是黃昏候。淚難收。倚銀鉤。拚著東風,斷送離愁。休。休。
金殿月出白日匿,獸香齧斷鸞雛泣。祖龍痛飲老黿瀝,赤氣騰騰水不濕。
誰家有女不嫁人,漢宮減損蘭蕙春。妖虹凝結蛾眉顰,畫屏冷落如凍云。
紅顏不識天子面,愿嫁單于詣便殿。靚妝亭亭卻團扇,丹青要使人人見。
翡翠電閃繡櫳開,銀箏棖棖臨高臺。鳳凰叫笑何時回,吳蠶蜀桐徒夜哀。
毛生喑啞面目黑,短項瘦倚寒驢立。錦光鏡影排云日,始詈黃金賤于笠。
北風如刀刮面寒,桃花血漬琵琶瘢。欲彈不彈聲闌漫,黃沙浩浩碧草乾。
紅旗翻翻赤毳索,馬蹄踏踏樂音窄。驀地一聲嚇魂魄,眾中突出乘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