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白鹿觀應制
云驂驅半景,星蹕坐中天。
國誕玄宗圣,家尋碧落仙。
玉杯鸞薦壽,寶算鶴知年。
一睹光華旦,欣承道德篇。
云驂驅半景,星蹕坐中天。
國誕玄宗圣,家尋碧落仙。
玉杯鸞薦壽,寶算鶴知年。
一睹光華旦,欣承道德篇。
仙人的云車驅馳在半空,帝王的車駕停留在天中。國家誕生了玄宗這樣的圣君,家族追尋著天上的神仙。用玉杯盛酒由鸞鳥進獻祝壽,長壽如鶴知曉漫長歲月。得見這光輝的日子,欣喜地聆聽道德之篇。
云驂:仙人的車駕,以云為馬。半景:半空。
星蹕:帝王的車駕。中天:天空之中。
玄宗:指唐玄宗。
碧落:天空。
玉杯:玉制的酒杯。鸞:傳說中的神鳥。薦壽:進獻祝壽之酒。
寶算:指長壽。鶴知年:傳說鶴能知年,象征長壽。
光華旦:光輝的日子。
道德篇:指道家經典《道德經》,這里泛指玄宗宣揚的道家思想。
此詩為應制詩,應是唐玄宗前往白鹿觀時,詩人奉命而作。唐玄宗時期尊崇道教,大力提倡道家思想,常前往道觀祈福等,這首詩創作于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借此表達對玄宗的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唐玄宗和道家文化,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意境莊重。作為應制詩,在當時是對皇家活動的一種文學記錄,體現了宮廷文學的特色。
老玩韋編尚可為,復能吃口對期期。
離明偶剔書燈見,坎止因斟硯水知。
豈厭微塵裨泰岳,只愁殘照近咸池。
兒曹未悟侯王夢,不了邯鄲黍一炊。
逃生何處可茅庵,城市山林總不堪。
人莫我知姑用六,今非昔比更緘三。
擘麟行酒海深淺,系雁傳書天北南。
數月兒曹盡饑瘦,無能衰叟但懷慚。
深衣講儒業,羽衣學仙道。
變性欲變衣,又謂田衣好。
三叉路口人,左右惑憂抱。
不如從我游,一醉玉山倒。
美豈無蘇小,富亦有王老。
誰能一斗間,百篇挺華藻。
范侯詩酒流,觀國聲譽早。
睥睨蛉蜾豪,百萬可一掃。
破鼓如敲板,荒營野市邊。
地平天四覆,月望日雙圓。
徂謝悲人物,災傷惜歲年。
吾行為何事,洛詠不成眠。
天地初開孰結融,一溪千折萬山重。
縣城似繞流觴水,郡路多由對鏡峰。
祠廟駿奔干竺會,鄉邦鴻碩兗鄒封。
版圖三萬東南有,二事無能可比蹤。
聞風足使鄙夫寬,家世言詩自杏壇。
萬卷古書侔藏室,十年深谷隠王官。
大材益厚楩楠植,至寶終垂琬琰刊。
愧我老衰已無力,青云中道鎩飛翰。
我雖無絲無竹亦無肉,猶有杜子美萬卷書,猶有陸士衡三間屋。
作詩寧作郊島之寒瘦,終不屑元輕而白俗。
文章雜在眾人中,大似濁河橫濟瀆。
平生浪費幾吟牋,何啻右軍九萬幅。
既嘗注漆園之十九言,又頗擬栗里之四八目。
道眼一照百皆妄,未若奴耕婢織躬課督。
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休官已幸天從欲。
子男女七孫四人,有菜共羹吾亦足。
過此更徼非妄福,政恐招憂復招辱。
宅門夏蔭雙高桐,園徑秋香萬叢菊。
于是自歌招隠歌,歌曰鶴怨猿驚兮在空谷。
四十余年萍蓬將七十,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攫果實饑嗛,三聲淚霑裳。
尼居曾子侍,寧甘讀此章。
不食痛所生,乃能善居喪。
林端有返哺,未敵烏衣郎。
面故可顏彪,臂豈徒李廣。
泣血同高柴,托音異原壤。
謂當葬其母,山林縱之往。
勿復絆諸籠,充此兒女賞。
上嶺何所苦,一步一氣喘。
下嶺何所苦,一步一腳軟。
直視三千丈,石梯落層??。
終須到平處,尚作屈曲轉。
彼猶可通車,太行羊腸坂。
此乃不容步,險甚蜀道棧。
回首望木杪,千里百里遠。
本不食官粟,亦令登敵樓。
鳴桴木杪急,傳箭夜深愁。
暗躡蛇纏膝,塵搔虱滿頭。
傳聞賊寨破,今日得歸休。
病人有谷氣,面黃無不瘳。
黃不欲太明,如縞裹栝樓。
相工摭緒余,喜色占眉頭。
得非許負術,亦從岐伯求。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東洋。
賦壽何能遠,銜冤未始忘。
起脾訛越婢,澎浪轉彭郎。
輕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詳。
一行城外路,事事勝城中。
是處稻爭綠,誰家蓮忽紅。
深籬幽戶閉,小水暗渠通。
獨坐謀詩句,何人識此翁。
于世已無求,公來特少留。
相期一會面,動隔幾年秋。
鼎貴曾何樂,常饑亦不憂。
端能專鳳沼,未必勝漁舟。
三歷推周正,今當七袠開。
不應嫌老迫,更用著愁催。
酒竭傾渾滓,爐殘戀暖灰。
故園歸去好,移樹及春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