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詩吟十首 其五
楊氏昔為我,老子實似之。
墨氏昔兼愛,釋迦亦如之。
孟子辟楊墨,有功此一時。
似仁與似義,暗傳匪明垂。
梵語東漢譯,玄門西晉師。
迄為萬世害,三教乃并馳。
獨一韓文公,張我正正旗。
濂洛有諸老,此盛彼遂衰。
楊氏昔為我,老子實似之。
墨氏昔兼愛,釋迦亦如之。
孟子辟楊墨,有功此一時。
似仁與似義,暗傳匪明垂。
梵語東漢譯,玄門西晉師。
迄為萬世害,三教乃并馳。
獨一韓文公,張我正正旗。
濂洛有諸老,此盛彼遂衰。
從前楊朱的思想和我有相似之處,老子也和他類似。從前墨子主張兼愛,釋迦牟尼也是如此。孟子批判楊朱和墨子的思想,在當時有很大功勞。看似仁愛與道義的學說,暗中流傳卻未光明正大地傳承。梵語經典在東漢時被翻譯,玄學在西晉時盛行。它們成了萬世的禍害,儒、釋、道三教并行。只有韓愈,高舉儒家的正義旗幟。周敦頤、程顥、程頤等濂洛學派的諸位前輩興起,異端邪說就衰落了。
楊氏:指楊朱,戰國初期思想家,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墨氏:指墨子,主張“兼愛”“非攻”等思想。
釋迦:指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
孟子辟楊墨:孟子對楊朱和墨子的思想進行批判。
匪:通“非”。
梵語:指佛教經典語言。
玄門:指玄學。
韓文公:指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大力提倡儒家道統。
濂洛:指濂溪學派和洛學學派,代表人物有周敦頤、程顥、程頤等。
這首詩創作背景與當時的思想文化環境有關。在古代,儒、釋、道等多種思想流派相互碰撞、交融。楊朱、墨子等思想曾流行一時,對儒家正統地位造成沖擊。唐代韓愈倡導儒家道統,宋代濂洛學派興起,進一步弘揚儒家思想。詩人創作此詩是為了強調儒家思想的正統性和重要性,批判其他思想流派的負面影響。
這首詩主旨是捍衛儒家正統思想。它梳理了不同思想流派的發展脈絡,突出孟子、韓愈、濂洛諸老在傳承儒家道統中的功績。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思想界的紛爭和儒家學者對正統地位的堅守。
群仙游兮大羅,時憩息兮巖之阿。玉柱兮金窗,俯洞庭兮煙波。忽中宵兮月上,聽泠泠兮空歌。
遠路倦行邁,山家宿漸明。催衣勤漏鼓,聒枕亂雞聲。樹杪搖風向,檐頭溜雨鳴。故鄉在何處,展轉不勝情。
重巒郁嵂俯崇城,綺榭初依巘道明。珠翼依空雙鳳起,玉螭承露九華生。上游日月攀將近,四面山河削不成。幸得歡游陪燕賞,秖將歌詠頌升平。
不但秋原雨冒田,坐看平地路成川。隔田山下青松外,不見人家只見煙。
達觀萬象付評量,今古人間一素王。曾孟有書明道學,漢唐無統爛詞章。澄淵靜絕風濤險,靈府虛含日月光。參透考亭宗旨后,達觀萬象付評量。
苑中誰得從春游,想見漸臺瓦欲流。御水曲隨花影轉,宮云低繞樂聲留。年華未破清明節,日暮初回祓禊舟。更覺至尊思慮遠,不應全為拙倡優。
峽水西來勁氣雄,巴風楚韻盡其中。孰知曾入廟謨算,直欲一清山勢空。混沌七開天亦淚,齊煙九點月如弓。蒼生多許長沙相,肯向泉臺說鄧公?
王郎索飯黃扉里,鄭州相公呼不起。六街鬼魅夜攫人,公門白日成官市。紛紛逐客不足嗟,河東司馬文章家。江湖浪客河間婦,世事榮枯一翻手。詩翁莫賦永貞年,后來何代無此賢。
檻外風吹前渡語,江邊影落萬山燈。半空月上方清澈,萬里潮來自沸騰。孔明勿問襄陽龐。因郎憔悴卻羞郎。誰使詩仙來鳳沼,俗傳賈客過雞林。傾家何計效。風暄翠幕春沽酒,露濕筠籠夜賣花。當時徐氏擅筆墨,夜圍夢墮空中篩。方竹同吾操,端然直物間。江田百頃春風種,山果千株夜雨涵。半夜樓臺浮海口,萬家簫鼓遞江風。平地風煙飛白鳥,半山云木卷蒼藤。海鵬未擊三千里,天馬須歸十二閑。宮殿影搖河漢外,江湖夢斷鼓鐘邊。北海知天諭牛馬,東方傲俗任龍蛇。九月清霜送陶令,千年白日見滕公。山圍燕作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坐嘯月華青嶂外,徐吟帆起白云邊。
誰言爭戰地,春色渺難尋。小草生沙袋,慈祥天地心。
百丈牽船溯上流,清淮從古有三洲。浮山堰逐降王去,淝水波因小謝收。紅樹有霜還可騎,白蘋無雨更宜舟。平生自是多行役,莫信吾家馬少游。濠梁無客更觀魚,游子行過莫問書。潮落沙痕鷗泛少,風回云影雁行疏。歸帆夜宿山前寺,從橐秋辭仗外車。俯仰此身天地內,滄洲重去帶經鋤。
一鐺松火焰初紅,座席春回造化功。每笑詞臣慚黨尉,多煩諫省寄盧仝。銀葩散彩蟲聲撲,玉液生香蚓竅通。身世不隨流俗化,飄飄清思渺空蒙。
十年飄泊隨心慣,百代光陰走馬空。豈必孜孜掃故墓?泉中一瞬便相逢。
江南水草肥,爾牛亦何樂。兩童對奕時,若個先一著。
吾聞萬物之精上浮為列星,天星之精墮地或為石。異哉此石似蛇蟠,其故要非人所測。我疑芒碭赤帝子,披劍斫地白蛇死。老嫗夜哭天不聞,群小連蜷化為此。又疑愚公移山時,此物欲與山俱飛。蒼黃不及蛻皮骨,操蛇之神手脫遣。年多物變形質在,豈有毒心猶未改。睨之非蚺亦非巴,雪色正類蘄州花。徂徠小松葉如發,一龍五蛇相紐結。咫尺常疑雷雨來,尋常頗耐冰霜冽。醉李主人初得之,舉杯彈琴詠新詩。便能雅拜亦不俗,未可遂笑元章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