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羅平
一峰閑白臘,三載對寒氈。
自問誠何德,端居愧昔賢。
春風催去雁,別夢托吟箋。
獨念宮墻樹,栽培近百年。
一峰閑白臘,三載對寒氈。
自問誠何德,端居愧昔賢。
春風催去雁,別夢托吟箋。
獨念宮墻樹,栽培近百年。
一座山峰在白臘的映照下顯得悠閑,三年來我面對的是清冷的氈席。自問實在有何德行,安坐于此愧對往昔的賢達。春風催促著北歸的大雁,別后的夢境寄托在吟哦的詩箋。唯獨牽掛那宮墻邊的樹木,已被栽培近百年時光。
白臘:此處或指白蠟樹,亦可能形容山峰潔白如蠟的色澤。
寒氈:寒冷的氈子,代指清苦的生活環境。
端居:安居、閑居。
宮墻:指古代學宮或官署的圍墻,此處代指羅平當地與詩人相關的場所。
栽培:原指種植樹木,此處引申為對地方或人才的長期培育。
推測詩人于羅平居留三年('三載對寒氈'),今將離赴他處,故寫此詩留別。詩中'宮墻樹'或指當地學宮旁的樹木,反映詩人在此期間或參與地方文教事務,對培育之事投入心力,臨行前更添眷戀。
全詩圍繞'留別'主題,以質樸語言展現離別時的復雜心緒:自謙德行不足的愧疚、對先賢的敬仰、對故地的不舍,及對地方長久培育的感慨,情感真摯,體現詩人重情務實的品格。
未名此何地,翻疑此何歲。地僻靜不嘩,劫遺時潛逝。富春燼馀卷,截擬平遠勢。案頭小山水,坐囿筆墨計。無字覽奇書,倦矣拋獺祭。處世在游嬉,稍與參梵諦。偕我臨廣澤,勝侶金石契。彼岸飛星艖,乘風鼓蘭枻。匡廬指海西,煙水籠痕際。息機問磻溪,餐經考魚麗。修綆縋鮫宮,蠻犗千斤系。釣叟矜波臣,泛宅方外帝。濯足且濯纓,滄浪嘯歌遞。搏擊競巨鱗,跳珠爛銀細。移座就空明,頃刻南柯憩。欣赴舟師炊,亦幸田父泥。野蔌供瓜茄,小鮮治鯽鱖。或副陶朱才,先逞易牙藝。篷舷潑研華,扶醺聊點綴。發吟去雕琢,勒草毋礙滯。凌波散古香,滿幅穿錦罽。群賢三月三,鵝池重脩禊。遇合來湖海,老漁閒睥睨。萍蹤暫為家,云帆直可濟。
國論多同異,身名有險夷。一從離紫橐,再不上丹墀。慷慨風云斷,飄零歲月移。卻因閒得早,冷眼看人癡。
人情心事古猶今,寂寞空林寄此心。賢圣不分聊中酒,虧成忘盡一開琴。有書終日只掩卷,無病長年亦擁衿。即使癃然似桑戶,未逢點也是知音。
一夜天風掛海濤,雪山零亂舞江皋。輕舟忽渡錢塘水,萬仞扶桑日色高。
曉來風信從東轉,風中春氣生微暖。隴頭殘雪已全銷,麥苗漸見青青滿。土脈膏疏日舒緩,鋤犁但覺塍畦短。桑葉生陰布谷鳴,可使流光容易晚。細風吹盡桑黃紫,綠暗柔條添旖旎。晚來逐伴望林梢,三星便欲當辰巳。節過清明未云遠,碎發新蠶已盈紙。遲日融融暖有馀,早晚應須候眠起。
土木窮奢過楚臺,披香積翠滿蓬萊。宮鴉驚月雞人去,戎馬騰云虎士來。侍從嚴徐冠蓋散,燮調楊李棟梁摧。燕歌趙舞終朝夕,不覺嬉游是禍胎。
奇獸生異域,厥名徒耳聆。百步走魑魅,脞說多不經。世俗或信之,粉繢當戶庭。塊然園中石,髣髴奇獸形。強名初不似,園石本頑冥。使君福未艾,百指長康寧。
善人每被惡人欺,自古人間萬事奇。莫道鐘馗能啖鬼,須防厲鬼啖鐘馗。
我今老矣守林泉,破屋蕭然一榻懸。每向秋宵看月色,懷人千里共嬋娟。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繆。杯飲有堯井,象耕馀舜丘。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生民竊生理,托市茲山頭。只今東震水,雙雷沒如漚。仁人感地脈,望望終南愁。
紫陌花今麗,關門柳正舒。相思千里外,惜別五年馀。少孺高飛檄,長卿羨著書。兼才應自見,奏績勒醫閭。
龍去高天東海淺,鯤歸大水北溟深。明珠雖在溱湖蚌,也是汪洋一顆心。
枯松老柏仙山下,白帝祠堂枕古逵。遷客無辜祝史告,神明有喜女巫知。遙思桂浦人空去,遠過衡陽雁不隨。度嶺梅花翻向北,回看不見樹南枝。
九首枚生信復疑,格中何必問吾誰。正聲變盡愁無拙,前輩終為后輩師。
故國溪山各遠離,倚樓長笛為誰吹?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邊風兩鬢絲。客舍暫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劍頭炊。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約匡衡細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