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壁二首 其二
崆峒訪道屈尊乎,
萬卷丹書看轉愚。
著破鐵鞋無覓處,
得師全不費功夫。
崆峒訪道屈尊乎,
萬卷丹書看轉愚。
著破鐵鞋無覓處,
得師全不費功夫。
到崆峒山去訪求大道,這難道是屈尊之舉嗎?讀了萬卷關于煉丹修仙的書籍,反而變得更加愚笨。踏破了鐵鞋都找不到的東西,得到老師的指點卻完全不費功夫。
崆峒:山名,相傳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也被視為道家名山。
屈尊:降低身份。
丹書:關于煉丹修仙的書籍。
著破:穿破。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長時間對某種知識、真理或精神境界的追求,四處訪道、研讀丹書卻毫無頭緒,在偶然間得到他人的啟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獲得真理有時需要機緣,并非單純靠努力就能實現。其特點是語言質樸,道理深刻。它以形象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具有一定的哲理啟示意義,在民間廣為流傳。
莫見一瓢離樹上,猶須四壁在林間。
沈吟不寐先聞角,
公卿若便遺名姓,卻與禽魚作往還。
非唯孤峭與世絕,吟處斯須能變通。
物外搜羅歸大雅,
別得人間上升術,丹霄路在五言中。
蒼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飛流便向砌邊掛。
只應禪者無來去,坐看千山白發生。
方知激蹙與噴飛,直恐古今同一時。
遠壑流來多石脈,聚向山前更誰測,深沉見底是澄漪。
圣世科名酬志業,仙州秀色助神機。
梅真入仕提雄筆,
相思莫訝音書晚,鳥去猶須疊日飛。
一石雄才獨占難,應分二斗借人寰。
澄心不出風騷外,可憐麗句能飛動,荀宋精靈亦厚顏。
相看不忍盡離觴,五兩牽風速去檣。
遠驛新砧應弄月,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祿位在何方。
未明先見海底日,良久遠雞方報晨。
古樹含風長帶雨,
前后登臨思無盡,年年改換去來人。
舉目豈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臺。
偶嘗嘉果求枝去,此中難遇逍遙事,計日應為印綬催。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
讜言昨嘆離天聽,
學書弟子何人在,檢點猶逢諫草無。
名場失手一年年,月桂嘗聞到手邊。
誰道高情偏似鶴,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
莫見凌風飄粉籜,須知礙石作盤根。
細看枝上蟬吟處,列仙終日逍遙地,鳥雀潛來不敢喧。
繡難相似畫難真,明媚鮮妍絕比倫。
露壓盤條方到地,
看取后時歸故里,庭花應讓錦衣新。
遙夜看來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掛巖遠勢穿松島,不緣真宰能開決,應向前山雜淤泥。
野禽未覺巢枝仄,稚子先憂徑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
深擁紅爐聽仙樂,忍教愁坐畫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