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靈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十 水月亭
層軒高枕太陰愁,顥影漫漫兩象浮。
通白與心成氣合,空明隨處共神謀。
云濤魚兔多時幻,晝夜乾坤萬里秋。
便擬焚香來晏坐,一江寒練浸銀鉤。
層軒高枕太陰愁,顥影漫漫兩象浮。
通白與心成氣合,空明隨處共神謀。
云濤魚兔多時幻,晝夜乾坤萬里秋。
便擬焚香來晏坐,一江寒練浸銀鉤。
層層軒閣高枕著月亮,似讓太陰星也含愁,皎潔月影漫漫,天地兩象仿佛在其中浮游。通體瑩白與內心之氣相合,空靈澄明之處可與神明共相謀劃。云濤、魚兔之景多是虛幻,晝夜交替,乾坤間是萬里清秋。我便打算焚香靜坐于此,看那如寒練般的江水浸著彎彎銀鉤般的月亮。
層軒:層層的樓閣。太陰:月亮。
顥影:皎潔的月影。兩象:指天地。
通白:通體瑩白。氣合:氣息相合。
空明:空靈澄明。神謀:與神明謀劃。
云濤魚兔:云濤指如波濤般的云,魚兔在古代詩詞中常代指月亮。
晏坐:閑坐、靜坐。
寒練:形容江水像潔白的絲綢。銀鉤:指彎月。
此詩是和前令唐子侯氏之作,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切知曉。興國靈山景色優美,詩人游覽此地,被水月亭的景色所觸動,結合前人之作的啟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可能較為閑適、寧靜,沉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描繪了水月亭的空靈之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懷。在文學上,以其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意境,為描繪靈山景色增添了一抹亮色。
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憫。眾生殉文字,蚩蚩一何蠢!
可憐古文人,日夕雕肝腎。儷語配華葉,單詞畫蚯蚓。
古近辨詩體,長短成曲引。洎乎制義興,卷軸車連軫。
常恐后人體,變態猶未盡。吁嗟東京后,世苶文益振。
文勝失則弱,體竭勢已窘。后有王者興,張綱維賢俊。
決不以文章,此語吾敢信。但念廢棄后,巧拙同泯泯。
欲求覆醬瓿,已難拾灰燼。我今展卷吟,徒使后人哂。
怨空閨,秋日亦難暮。
夫婿斷音書,遙天雁空度。
閩江江水惡,一歲九經過。近午霧方散,中流石更多。漁樵荒舊路,豺虎據深窩。最念沿江戍,天寒獨枕戈。
荏苒歲云暮,天涯臘月初。夢中鄉路遠,病里鬢毛疏。水落灘逾險,瘴深草未除。獨憐梅樹發,偏近野人居。
百尺樓臺十二闌,重重簾幕護春寒。繁華過眼空陳跡,留得春風畫里看。
斜日池臺生晚涼,綠荷萬點蘸波光。因思五月西湖路,畫舫紅云十里香。
戰鼓動北平,烽煙望兩京。
送君今欲別,此路昔同行。
未識昊天意,休沾兒女情。
何當插羽箭,闕下請長纓。
桃花花繁楊柳垂,纖腰嫩臉香風吹。
鶯兒調聲聲正滑,堂上絲車鳴軋軋。
少年騎馬挾金彈,青冪朱舷紛夾岸。
繅絲終日不忍看,寒螀早晚啼秋幔。
遠柳新晴暝紫煙,
小江吹凍舞清漣。
紅塵一鬨人歸后,
跕跕饑鳶蹙紙錢。
碧漲回溪滿,風蘆對岸斜。
群魚嬉水鳥,深草著秋花。
日午人歸犢,陰濃婦浣紗。
愁聞積霖后,戶戶有農嗟。
舞袖凌空,彩絲搖曳垂楊徑。
樹梢花頂。時見弓鞋影。
似燕乘風,欲住渾難定。
憑牽引。纏綿無盡。弱絮游絲并。
交游傾海內,何如骨肉親。
悠悠行路者,誰是素心人。
浦西阡畔草離離,腸斷憐君負土時。
烏鳥能啼兩行血,白楊偏送四時悲。
手栽松柏淚和煙,念母誰如朱百年。
一自寒廬雞骨后,至今猶道不禁綿。
悠悠意得自疏通,寂地因居樂性空。
幽思曉風清迫枕,靜聽寒雨細沾桐。
修莖竹韻澄簫玉,綠影松垂亂鬢蓬。
儔侶好邀同此適,搜吟得到幾匆匆。
小次西村兩載馀,舌耕幸得代犁鋤。
飄飖梧葉身猶似,變幻浮云事亦如。
炎勢終為秋氣肅,閒情端向晚涼舒。
優游明月清風夜,喜聽兒童讀草廬。
周公作《禮樂》,謂矯世弊害。秦皇焚《詩》、《書》,乃使民聾瞆。
宋祖設書館,以禮羅措大。吁嗟制藝興,今亦五百載。
世儒習固然,老死不知悔。精力疲丹鉛,虛榮逐冠蓋。
勞勞數行中,鼎鼎百年內。束發受書始,即已縛杻械。
英雄盡人彀,帝王心始快。豈知流寇亂,翻出耰鋤輩。
誦經賊不避,清談兵既潰。儒生用口擊,國勢幾中殆。
從古禍患來,每在思慮外。三代學校亡,空使人材壞。
宦海風波四十年,布帆安穩竟歸田。分明剩水殘山景,影事重重證畫禪。
零縑珍重等楹書,粉本重摹記遂初。蒪菜秋風渾有例,季鷹歸思托鱸魚。
烏目山人舊墨存,百千曾購海王村。于今已入滄桑劫,歸棹天涯倍斷魂。
樓船橫??酂o功,倉卒難乘破浪風。一笑歸來春夢醒,江山如畫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