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令人趙氏挽詞 其二
節憫名驚代,
浮光孝絕人。
宜生克家子,
賴有斷機親。
勉使方張虜,
終能不帝秦。
一杯扶上馬,
孰不為沾巾。
節憫名驚代,
浮光孝絕人。
宜生克家子,
賴有斷機親。
勉使方張虜,
終能不帝秦。
一杯扶上馬,
孰不為沾巾。
您的節操與悲憫之名震動當代,德行與孝道遠超常人。正該養育出能承家業的兒子,全賴您如孟母斷機般的教導。鼓勵兒子對抗強盛的敵虜,最終堅守氣節不向敵人稱臣。如今捧酒送您最后一程,有誰能不淚濕衣襟?
節憫:有節操而令人悲憫。
克家子:能繼承家業、光大門庭的兒子。
斷機親:用孟母斷機杼教育孟子的典故,喻指嚴格教導子女的母親。
不帝秦:典出戰國魯仲連義不帝秦,此處指不向敵寇屈服稱臣。
沾巾:淚水沾濕頭巾,形容悲傷。
此為挽悼太令人趙氏之作。趙氏當為南宋時期有德行的女性,其子或有抗金(或抗元)守節的事跡。詩人通過挽詞贊頌其節孝與教子之功,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德行與家國氣節的推崇。
全詩緊扣‘挽’意,先贊趙氏節孝之名,再頌其教子抗敵之績,末以送別場景深化哀情。既突出趙氏作為母親的賢德,亦通過其子‘不帝秦’的壯舉,彰顯其教育的深遠影響,是一首兼具人物刻畫與家國情懷的挽詩。
旱魃難除遣,南箕未可招。安能飏雙舄,飛去學王喬。
山深隱?麇,江寒亂鷗鶩。我欲從之游,形骸元土木。
黃昏蚊撲撲,白晝蠅營營。天地一紅爐,幾人得聊生。
桃源渺何所,不知有冬夏。堪笑市朝兒,炎涼爭代謝。
倚杖長松底,無風晝自涼。吾廬傍林壑,嘉木聳千章。
酷熱無從避,天風幾日秋。寸陰不知惜,大火急西流。
赤日爍行路,青天絕片云。安得一丸藥,立返暍死魂。
中扃自清涼,穿鑿多門戶。神凝一氣歸,陋哉勤納吐。
呼吸一寒暑,三界本無家。人間自火宅,未老發先華。
古人夏造冰,秘訣從誰發。胸次斡乾坤,手中提日月。
一角紅窗低嵌月,矮屏山蹙羅紋。梨花情性怕黃昏。淚憐銀蠟淺,心比玉爐溫。底事雛鬘憨不醒,冬冬虬箭宵分。起來親手放簾痕。春空涼似水,西北有嬌云。
酒渴思茶交午飯,沈煙閑撥釵梁。小梅花盒教添香。填詞渾已懶,何況脫衣裳。才把夢兒牢捉住,無端又著思量。十分情愿是回腸。欲拋拋不得,敧枕數鴛鴦。
巖壑契冥搜,晴添瑞景浮。
亂煙籠碧砌,飛閣跨澄流。
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開襟坐霄漢,卓犖傾枚鄒。
求閒得請信賢哉,曾歷星垣侍從來。
標節向人清似玉,紛華于己冷如灰。
仙壇露重吟懷爽,禪榻風輕睡眼開。
昨日尋梅奉談笑,竹軒松塢共徘徊。
莊周曾論書,丁字乃有尾。八分周已有,不自秦人始。
緬昔雨粟后,倉頡古文起。周宣二千年,中國通行此。
大篆變古法,籀文傳自史。李斯變小篆,損益成絕技。
八分即小篆,聚訟殊可已。武將乃造筆,中涓更造紙。
不必出圣賢,萬世遵遺軌。斯也滅圣經,罪不容于死。
此事可掩罪,亦薄乎云爾。斯誅漢隸出,卻笑父似子。
唐朝名最盛,莫過陽冰李。咸謂李氏后,騎省一人耳。
清峭皖公山,山影落杯里。當時南唐衰,謫居下柴里。
雙溪行院婢,古秀世無比。喬亭雙美人,有靈亦當喜。
誰知金源后,碑失亭亦毀。迄今七百年,何處尋遺址。
金石且不壽,嘆息循山趾。
貓來也。鸚哥喚道哥哥打。哥哥打。聲聲懺悔,摩訶般若。
美人憐惜愁偏惹。粉盂喂肉犀簾下。犀簾下。金籠半啟,雪衣輕灑。
泥滑滑,歸人須及晴乾發。一朝陷濘失通衢,曲街其柰王生襪。泥滑滑。
不如歸去,衡茅盡有棲遲處。十畝沙田野水濱,廟堂鐘鼎饒憂慮。不如歸去。
脫卻布褲,后園桑柘濃如霧。去年紬絹盡輸官,今年幸遇廉叔度。脫卻布褲。
行不得也哥哥,亂山險惡豺狼多。狂飆飛礫天地暗,岐路縱橫將柰何。行不得也哥哥。
提葫蘆,沽美酒,伊傅功勛竟何有。比鄰新釀隔籬香,瓦盆隨處堪濡首。提葫蘆,沽美酒。
阿師昨日赴村齋,
幾被他人一窖埋。
暴雨卒風回避得,
也成平地露尸骸。
獨上高臺尋六代。多少江山,都在斜陽外。
極目浮云還四海。回頭更恨斜陽快。
鷺渚龍山何處在,莫種梧桐,空把鸞皇待。
無數啼烏聲不奈。鳳凰卻恐乾坤隘。
顧盼雄姿,數馬槊、當今誰比。論富貴、刀頭取辦,只應如此。十載詩書何所用,如吾老死溝中耳。愿君侯、誓志掃秦關,如江水。
烽火靜,淮淝壘。甲第起,長安里。尚輕它絳灌,何知程李。揮麈休譚邊塞事,封侯拂袖歸田里。待公卿、置酒上東門,功成矣。
登樓共酌杯中酒,旅次那堪愴別筵。
樗質自應明主棄,綈袍長得故人憐。
江城雨過青山外,水國寒山白雁前。
醉引斗牛看紫氣,不知龍劍聚何年。
怪事廣寒殿,此夕不開關。林間烏鵲相賀,暫得一枝安。只在浮云深處,誰駕長風挾取,明鏡忽飛還。玉兔呼不應,難覓臼中丹。
酒行深,歌聽徹,笛吹殘。嫦娥老去孤另,離別匹如閑。待得銀盤擎出,只怕玉峰醉倒,衰病不禁寒。卿去我欲睡,孤負此湖山。
市聲爭報日車翻,
怊悵宵深月不寒。
欲向娥池沈此世,
劫灰未忍眼中看。
麗賦多傳楚客才,
新詩還自楚江來。
雪痕未漲龍池水,
風信先飛庾嶺梅。
行年當大耋,臥病涉高秋。
丸藥作奇驗,俶裝仍小留。
輕漚元泛泛,破屋已颼颼。
尚有江湖興,沙頭問釣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