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驪山矚眺應制
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
是日巡游處,晴光遠近同。
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
是日巡游處,晴光遠近同。
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寒冷的山峰聳入半空,登臨眺望能看到整個天下。這一天皇帝巡游的地方,晴朗的陽光遠近都一樣。河川明亮可分清渭水,樹林幽暗能辨認新豐。傍晚時巖壑間傳來清越的聲音,天空仿佛響起了大風之歌。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是臣子應詔作詩的一種特定說法。圣制:皇帝所作的詩。
寰中:指天下。
渭水:即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
新豐:古縣名,在今陜西臨潼東北。
天歌起大風:“大風”指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這里借指皇帝的歌聲或當時的樂聲。
此詩是詩人陪皇帝登驪山眺望時,應皇帝之命而作。驪山是當時皇家常去巡游之地,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創作此詩來歌頌皇帝巡游的盛事和當時的太平景象。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巡游,展現盛世風貌。其特點是意境開闊,寫景生動。在應制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當時宮廷詩歌的風格和特點。
我秩元祀,上推靈源。
展事有侐,祲威肅然。
丹墄既降,秉心益虔。
荷天之休,于千萬年。
氣血將衰事易忘,
中年無志轉荒唐。
悔拋書卷求名懶,
誤逐風塵為口忙。
抱子未知能式谷,
娶妻差喜識糟糠。
從頭想到親恩厚,
未報涓埃暗自傷。
蟹行草字畫祛廬,
蠟印紅鷹兩翼舒。
君主花名民主押,
篋中留得兩除書。
雄名垂竹帛,
荒陵壓阡陌。
終古更何聞,
悲風入松柏。
溪館陰森夏木齊,雨晴新綠覆檐低。清風不為塵來掃,黃鳥多因客去啼。
竹樹清清水一溪,板橋南去草堂西。興來自愛尋詩到,不意兼聽好鳥啼。
琴為荒涼久斷弦,簡因零落不成編。醉來惟愛磯邊草,留得茸茸待我眠。
楊柳青青水滿塘,荷衣初試晚風涼。偶來亭下微吟罷,試數新篁幾個長。
云木蒼蒼夏雨過,望中樵徑入煙蘿。山中惟欠流鶯語,花比春深也較多。
遙遙刳木引泉過,靄靄茶霏散碧蘿。芝澗忽聞山雨到,竹窗分得夜涼多。
寂寂荊扉竹里扃,種瓜人去雨冥冥。一尊長恨無來客,閒住花間自醉醒。
迢遙關塞雁飛遲,
聞道青萍又見疑。
相馬未能逢伯樂,
彈琴何處遇鐘期。
白頭織屨憐衰病,
紫禁含香恐后時。
仰首青云數行淚,
從來天道佑孤兒。
學隱畏逢人,郊扉絕四鄰。時多譏偃蹇,子獨念交親。奇樹行相問,幽蘭坐共紉。還因漉酒便,一解陶潛巾。
閒居澹時好,日倚槁梧吟。幸枉空虛足,重聞山水音。滄波投跡遠,玄理寄言深。野服君能慣,從來多道心。
龜趺但見碑訛缺,
馬鬣安知葬舊新。
想見若敖求食鬼,
亦羞東郭乞墦人。
清地虛天渺何許,
芒鞋未往意先飛。
山中叱石初平隱,
月下吹笙子晉歸。
不死真人千劫在,
無垠濁世一塵微。
何當日咽丹池水,
長共寒猿嘯月霏。
世間何者為非戲,鮑郭紛紛斗同異。曼衍魚龍一瞬間,犁靬幻術人驚睇。
憶從戊戌來京師,舞場日涉評妍媸。從知北調盛弦索,昆弋非復承平時。
重來已度昆明劫,秦聲幽咽聞鷤鴂。流涕誰為萬寶常,商弦促數宮弦跲。
定風波與念家山,帝所鈞天去不還。容易金仙辭漢闕,湘娥哀怨落人間。
治情忽便趨蛾綠,靜婉腰支念奴曲。還佛爭承天女花,審音一變高唐俗。
撫時回想百年前,雜劇猶多正始傳。鞠部遷流人代改,遺聞誰與話開天。
先生身世當全盛,丁歌甲舞聲容競。朝回卻作梨園游,點綴俳優發嘲詠。
嗟余羈寄如浮漚,每聽急拍生牢愁。傳奇愧乏東塘筆,題句猶堪作務頭。
喬松種何時,壽應與山期。
風起鸞鶴唳,月舞龍蛇馳。
烈士摧擊氣,高人貞秀姿。
臥云此中老,應抱南陽琦。
暫握侯章乘五馬,
馬頭秋色轉分明。
麻源起應精純禱,
一雨增添玉宇清。
文字塵埃我自知,
向來諸老誤相期。
揮毫留得江山助,
不到瀟湘豈有詩。
白日黯黯容易過,春風玉顏當奈何!
君能忘憂我和歌,重傾迭酬金叵羅。
臇鳳脂,劈麟脯,炊珠羹,流玉醑。
憂來填膺不能食,何如交歡及爾汝。
君不聞閉關沉湎稱達生,又不聞大呼狗竇千載名,人生不飲空獨醒。
花發唐宮御宴稀
嬌紅如泣怨斜暉
臨軒莫念元輿賦
更遣君王淚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