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紅衣 和蕙石,并題其小照
壁倚琴囊,杯嚴酒限,伴人樓月。得句微哦,閒情自怡悅。檐花紺滴,驚野火、宵紅胡騎。冬獵。秦曲鷓鴣,望南云愁絕。
袁門掃雪。歸燕檣連,滄溟穩舟葉。劉郎又到,白發更堪鑷。贏得故廬無恙,相顧頭顱曾說。問返耕何日,鄰壤繡塍鱗接。
壁倚琴囊,杯嚴酒限,伴人樓月。得句微哦,閒情自怡悅。檐花紺滴,驚野火、宵紅胡騎。冬獵。秦曲鷓鴣,望南云愁絕。
袁門掃雪。歸燕檣連,滄溟穩舟葉。劉郎又到,白發更堪鑷。贏得故廬無恙,相顧頭顱曾說。問返耕何日,鄰壤繡塍鱗接。
琴囊倚靠著墻壁,飲酒有嚴格的限量,樓頭的明月陪伴著我。偶得詩句輕聲吟誦,閑適的心情自感愉悅。檐下的花垂落著深青色的露珠,驚見野火,夜晚映紅了胡人騎兵。這是冬日的狩獵。聽著秦地的《鷓鴣》曲,遙望南方的云靄,愁緒難絕。 如袁安般安貧守節,歸燕與船帆相連,滄海中船兒如葉安穩。像劉禹錫般故地重游,白發更難以夾除。幸得舊居完好無損,彼此相看,曾說過白頭。問何時能歸田耕作,鄰家的田埂如魚鱗相接。
紺滴:紺(gàn),深青帶紅的顏色;滴,垂落。指檐下花朵或露珠的顏色與狀態。
胡騎:胡人騎兵,此處或指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暗指戰亂。
秦曲鷓鴣:秦地的《鷓鴣》曲,此曲多含離情別緒,烘托愁思。
袁門掃雪:用東漢袁安臥雪典故,《后漢書·袁安傳》載袁安未達時,雪天僵臥守節,后指安貧守志。
劉郎:典出劉禹錫《再游玄都觀》,此處借指友人或自己,暗喻歷經歲月、白發漸生。
繡塍(chéng):美麗的田埂;鱗接:像魚鱗一樣密集排列,形容田壟整齊。
此詞為與友人蕙石唱和并題其小照之作。創作背景或為清末動蕩時期,詞中“胡騎”“冬獵”暗喻時局不穩,“歸燕”“穩舟”反映友人歸鄉之安,“白發”“故廬”則寄寓歲月流逝之嘆,整體圍繞友人小照,結合個人際遇與時代背景,抒發復雜心境。
全詞上片由閑適場景轉入戰亂隱憂,下片借典故寫歸鄉之穩與歲月之嘆,終以歸耕之問收束。主題融合個人情致與時代感慨,用典自然,語言含蓄,展現對安定生活的向往與對人生際遇的深沉思考。
獨臥重巖下,蒸云晝不消。
室中雖暡叆,心里絕喧囂。
夢去游金闕,魂歸度石橋。
拋除鬧我者,歷歷樹間瓢。
說食終不飽,說衣不免寒。
飽吃須是飯,著衣方免寒。
不解審思量,只道求佛難。
回心即是佛,莫向外頭看。
一自遯寒山,養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憂,此世隨緣過。
日月如逝川,光陰石中火。
任你天地移,我暢巖中坐。
鸚鵡宅西國,虞羅捕得歸。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幃。
賜以金籠貯,扃哉損羽衣。
不如鴻與鶴,飖飏入云飛。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質。
面貌似銀盤,心中黑如漆。
烹豬又宰羊,夸道甜如蜜。
死后受波咤,更莫稱冤屈。
昨見河邊樹,摧殘不可論。
二三余干在,千萬斧刀痕。
霜凋萎疎葉,波沖枯朽根。
生處當如此,何用怨乾坤。
江春行求瘼,偶與真境期。
見說三陵下,前朝開佛祠。
停舟仰麗剎,繡組發香墀。
咫尺空界色,天人花落時。
盛游限羸疾,悚踴瞻旌旗。
峰翠羨閑步,松聲入遙思。
素高淮陽理,況負東山姿。
迨此一登覽,深情見新詩。
日已暮,長簷鳥聲度。
此時望君君不來,此時思君君不顧。
歌宛轉,宛轉那能異棲宿。
愿為形與影,出入恒相逐。
夕陽赫西山,草木光曄曄。
復有朦朧處,松蘿相連接。
此中多伏虎,見我奮迅鬣。
手中無寸刃,爭不懼懾懾。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
用之若失所,一缺復一虧。
圓鑿而方枘,悲哉空爾為。
驊騮將捕鼠,不及跛貓兒。
吁嗟濁濫處,羅剎共賢人。
謂是等流類,焉知道不親。
狐假師子勢,詐妄卻稱珍。
鉛礦入??冶,方知金不知。
滿卷才子詩,溢壺圣人酒。
行愛觀牛犢,坐不離左右。
霜露入茅簷,月華明甕牖。
此時吸兩甌,吟詩五百首。
大有好笑事,畧陳三五個。
張公富奢華,孟子貧??軻。
只取侏儒飽,不憐方朔餓。
巴歌唱者多,白雪無人和。
可畏輪回苦,往復似翻塵。
蟻巡環未息,六道亂紛紛。
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速了黑暗獄,無令心性昏。
寒山有躶蟲,身白而頭黑。
手把兩卷書,一道將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裓。
常持智慧劒,擬破煩惱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