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觀瀾亭二首 其一
遙知壓水創新齋,
百里寒聲席下來。
準擬杖藜秋夜去,
同看月涌爛銀堆。
遙知壓水創新齋,
百里寒聲席下來。
準擬杖藜秋夜去,
同看月涌爛銀堆。
我遠知你在近水處新建了觀覽的亭齋,百里寒水的聲響仿佛從座席下傳來。我打算秋日夜晚拄杖前來,一同觀賞月光下銀波翻涌的景象。
壓水:靠近水邊。
新齋:此處指新建的觀瀾亭。
寒聲:清冷的水聲。
準擬:打算、準備。
杖藜(lí):拄著用藜莖做的手杖,代指漫步。
爛銀堆:形容月光下水面如銀堆般燦爛的景象。
此詩為寄贈友人之作,當是友人新建觀瀾亭后,詩人因故未能親往,遂以詩寄懷。通過想象亭臺依水而建的環境,表達對友人雅興的贊賞及同游的向往,創作時間或在秋季。
詩以想象開篇,描繪觀瀾亭依水而建的清幽與秋夜月涌的壯麗,主旨在于表達對自然之景的熱愛與友人同游的期待,語言自然靈動,想象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生活意趣的追求。
貸人五??米,(“??米”,伯三七一六卷作“斗”。)
送還一碩粟。(“碩”,伯三五五八、伯四○九四卷作“石”。)
算時應有余,剩者充臼直。
亭邊古木晝陰陰,亭下寒潭百丈深。
黃菊近連陶令宅,青山遙負向平心。
人歸別浦村煙斂,魚躍澄波檻水沈。
更愛玉琴調惠政,為君登此一開襟。
鑾殿仙卿頓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
便回太華三峰路,不喜咸陽萬乘春。
涉險漫勞中禁使,投壺多是上清人。
猶教度世依方術,莫戀浮榮誤爾身。
典使頻多擾,(“典使”,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典吏”。)
從少(一本作饒。)必莫嗔。
但知多與酒,火{卄又}不欺人。(“火{卄又}”,伯三七一六卷作“?火”,伯四○九四卷作“火芆”,張錫厚意當作“火艾”。)
東上波流西上船,
桃源未必有真仙。
干戈滿目家何在,
寂寞空山聞杜鵑。
結束翩翩肯寡悰,早時強學已三冬。
鯉庭趍日通明訓,鄭曲歸時美盛宗。
摘句競推梁記室,談經今紹漢司農。
異聞不暇陳亢問,爾德無非是孝恭。
鷲嶺雞園不可儔,叨陪龍象喜登游。
玉排復道珊瑚殿,金錯危欄翡翠樓。
尚欲歸心求四諦,敢辭旋繞滿三周。
羲和鞭撻金烏疾,欲網無由肯駐留?
襄漢止薄游,登舟舍羸策。浮名乃閑事,且作山水客。
遠持屠龍伎,南訪賈誼跡。連崗黯云樹,斜日半赤壁。
青水去悠悠,青山來歷歷。囊無一金備,不省為計劃。
村旗{牙丿=丶}夸酒,咺薄升斗窄。提筆猒班超,把詩憐阮籍。
徐公岳陽守,遇我心的的。湖鮮為我鲙,湖藻為我摘。
得吟多高樓,得語多末席。平生負微志,不獨詩酒溺。
終懷咸谷泥,定刻燕然石。會公饒迎餞,微懇私已識。
逢時魯連輩,一局如博奕。憂來獨求醉,兀兀臨大澤。
屈原誠褊人,自死終何益。南湖雪晴夜,星月林摵摵。
君山洞門叟,相語鶴兩只。風松座翹??,向月吹玉笛。
笑命詩思苦,莫信狂李白。于狂是空疎,于仙是遐謫。
寄言徐太守,人在無金液。
數畝四郊地,紐帶勝漸偏。
磴崖欹入竹,筒水下澆田。
黑壤霑河潤,紅葩寄樹鮮。
驛明昏岸火,檣插曉林煙。
嫩筍撐簷曲,新荷帖沼圓。
不妨成隱顯,長日步通阡。
探幽過小澗,夕照走全陰。
倚杖娛閑睫,聞鐘寄遠心。
竹光浮古趣,松籟卷寒音。
城衲烹茶出,先供座佛歆。
梵宇棲真所,寥寥世事稀。
老僧[披](被)百納,童子學三歸。
寶剎臨香地,星宮隱翠微。
誰憐漂泊者,于此遂忘機。
隋季窮兵復濬川,自為猛虎可周旋。
錦帆東去不歸日,汴水西來無盡年。
本欲山河傳百二,誰知鐘鼎已三千。
那堪重問江都事,回望空悲綠樹煙。
萬仞危峰厭渺漫,碧云梢上倚欄干。
云橫海鴈天風夕,月照城鵶水霧寒。
行客待潮來遠渡,居人瞻火去平灘。
蕭條醉臥誰家笛,一曲《梁州》夢里殘。
浮生擾擾務華虛,未勝東歸重結廬。
自已忘言師靖節,聘関真隱慕玄居。
無機坐上休捫虱,失腳溪頭便釣魚。
唯恨世間些子事,兩莖衰髪為人梳。
海國來朝自遠方,
百年一醉謁天裳。
日宮座外何攸見,
五色云飛萬歲光。
(見金毓黻撰集《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文華秀麗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