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 七夕和竹樵翁二首 其一
晴窗賦罷曝衣篇。瓜果又開筵。
玉階再拜牛女,能否降云軿。
將彩縷,月中穿。望遠天。
不知天巧,付與鴛針,送到誰邊。
晴窗賦罷曝衣篇。瓜果又開筵。
玉階再拜牛女,能否降云軿。
將彩縷,月中穿。望遠天。
不知天巧,付與鴛針,送到誰邊。
在晴朗的窗前寫完了《曝衣篇》,又擺開了瓜果筵席。在玉石臺階前兩次禮拜牛郎織女,詢問他們能否降臨。手持彩線,在月光中穿針,遙望遙遠的天際。卻不知上天的巧藝,通過鴛鴦針,送到了誰的身邊。
曝衣篇:可能是古代關于七夕曝衣習俗的詩文。
開筵:擺開筵席。
玉階:玉石臺階。
牛女:牛郎織女。
云軿(píng):神仙所乘之車。
彩縷:彩色絲線。
鴛針:形狀如鴛鴦的針。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有拜牛郎織女、穿針乞巧等習俗。此詞可能創作于七夕節當天,作者在參與節日活動時有感而發,通過詩詞記錄下當時的情景和內心感受。
這首詞主旨圍繞七夕節習俗展開,生動描繪節日場景。其特點是民俗氣息濃厚,以簡潔語言展現節日氛圍。在文學史上,它是記錄七夕民俗文化的文學作品,有一定文化價值。
邊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五月無青草,滂沱流斷冰。
胡兒昧形勝,漢騎恣憑陵。
出號朔風起,受降沙壘崩。
樓煩已納款,天意□威棱。
歸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稱。
黃花看罷又梅花,到處風光自有加。千里飛航頃刻到,申江底事話天涯。
詩潮滾滾伴君行,難寫今番離別情。莫說年衰吾老矣,生花筆底自縱橫。
兩度春申兩季連,天倫樂聚更忻然。遙知共醉團圞夜,笑看孫兒喜不眠。
一枝妙筆果無倫,讀到君詩滿室春。愧我中空清似水,難將錦句報春申。
白云深處古田家
谷雨新晴課種麻
我亦芒鞋間不得
滿山開遍碧桐花
清絕追涼地,平生得未曾。
似嘗仙掌露,如嚼玉壺冰。
狂學菱舟曲,閑尋竹院僧。
更思生羽翼,散發醉巴陵。
只怪鈞天夢未通,帝星遙夜燭冥蒙。金輿罷幸三芝館,玉幾深憑五柞宮。遺詔普天俱朔雪,望靈何地不悲風。鼎湖自有云龍會,虛使千官泣墮弓。
載筆曾趨供奉班,江湖猶自憶龍顏。宮云不散神仙仗,禁月常飄玉女環。似有飛輪馳帝座,不知遺劍在人間。千門望幸渾無計,卻恨蓬萊使未還。
簫鼓嗷嘈士庶喧
苦留無計共攀轅
推袁志切門墻遠
說項情殷獎譽繁
未得黃金摹賈島
聊思彩線繡平原
鄉愚此后空翹切
不復慈云護覆盆
薊北論交日,
相看意氣深。
驅車千里別,
把袂百年心。
草色連長道,
鶯聲滿上林。
憐君睢水去,
明月共誰吟。
從來樂道不憂貧
天問終難測蓋渾
昨夜微霜催客子
明年春草憶王孫
飄萍聚散真無定
蟠木輪囷自有根
夢里東華風景異
銅駝應感止車門
品物趨時慰寂寥,
靜觀玄化自超遙。
鸚因求友偏饒舌,
柳為含綿懶折腰。
可是相逢意便深。為郎巧笑不須金。門前一尺春風髻,窗內三更夜雨衾。
情渺渺,信沈沈。青鸞無路寄芳音。山城鐘鼓愁難聽,不解襄王夢里尋。
夜色趁行舟,空江蒙薄霧。
秋蟲尚有聲,切切隨我去。
感物念所思,路遠知何處。
寒雁起天末,關山歲將暮。
霜傾楚國花,風剪淮河樹。
搖落遍人寰,月明如我素。
負郭田疇水氣中,
隱君亭榭白云通。
青連粳稻千村雨,
香泛芙蓉萬里風。
夏簟涼侵高士臥,
新詩清絕老夫同。
欲持百尺瑯玕竹,
向爾漁磯作釣翁。
適見隨州住,
誰教復在齊。
君看歷山北,
何似善光西。
郭門高竟負恩私
樓上先將一矢遺
余骨焚時煩樂器
果然終始不相離
竹馬鳩居,游嬉日、追隨里巷。九萬里、風搏羊角,相期同上。作賦無過潘岳敏,論年頗愧袁絲長。記蜃樓、影里望蓬萊,心何壯。
八叉手,誰能兩。三舍退,予非讓。惜蛾眉嫁晚,仙宮蕊榜。一柱觀頭堪拄笏,匡廬飛瀑三千丈。羨滕王、高閣醉憑欄,王恭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