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其二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盩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盩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如舜花般的佳人逝去在北渚,皇帝的哀思郁結于南陽。她生前身后的榮耀和哀榮都已完備,出游的車駕彰顯著恩寵與哀悼。曾為長遠之事謀劃于三川之地,如今宅第連著八水的山岡。再也不見秦樓上,吹簫引來鳳凰的美好場景。
舜華:木槿花,比喻女子美貌。徂:往,這里指逝去。北渚:水中小塊陸地,在詩詞中常象征離別、消逝之地。
宸思:皇帝的思念。南陽:這里可能是實指,也可能是泛指某個地方,結合語境推測與公主相關之地。
盩綬:盩,古同“辀”,指車轅;綬,絲帶,古代常用來系官印或勛章。這里借指公主生前的榮耀。哀榮:死后的哀榮。
游軒:出游的車駕。寵悼:恩寵與哀悼。
三川:古代郡名,在今河南洛陽一帶。謀遠日:可能指公主參與或關心國家長遠之事。
八水:指長安附近的八條河流。宅連岡:公主的宅第連著山岡。
秦樓:傳說中秦穆公女兒弄玉和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這里借指公主的住所。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之女。她因議論武則天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之事,被武則天逼令自殺。這首挽歌創作于公主去世后,當時宮廷斗爭復雜,作者以詩表達對公主的哀悼,同時也反映出皇家的威嚴和對逝者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永泰公主早逝。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巧妙,將公主的美貌、榮耀與逝去后的哀傷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挽歌的風格和特點。
蚤歲才名畫省郎,會紆玉節惠三湘。
哀矜折獄人無怨,訪問垂心慮最長。
不便幽潛遺陋巷,更將文物萃書堂。
期公四海皆膏澤,太息思賢殄瘁章。
西風肅萬物,于卦曷為兌。
說言就凋蟄,之死矢靡悔。
方當春和時,動植出草昧。
喧號聒穹蒼,怒長彌大塊。
紛紛誰則敢,所恃蓋有在。
當代文章伯,聲名屬太常。
云衢方奮立,薤露忽悲傷。
郄桂榮賢嗣,萊衣遠北堂。
蒼天竟何意,忍使哲人亡。
近來南國冢,半是北人墳。
異縣誰憐我,同鄉又失君。
深居傳雅尚,堅坐挹清芬。
日落長安第,三槐拂暮云。
重重簾幕護金猊,小樹花開逼麝臍。
寒色十分新疹粟,春心一點暗通犀。
香延棋畔仙人斧,影射燈前太乙藜。
從此再周花甲子,伴公長醉日東西。
歲月去如矢,橫經徒慨然。
誰能通一藝,真不負三年。
用意窺園外,收功刻楮邊。
幽光回蠹簡,新意出陳編。
上相黃金重,諸儒白首鮮。
同聲不同調,嘆息伯牙弦。
山縣逢元夕,東風雨濺燈。
漁篝臨遠浦,鬼火附寒藤。
酒市可羅雀,官僚皆曲肱。
狂歌吾老矣,猶記舊時能。
只對西湖也自涼,雨余天更辟商羊。
水交秋色心田靜,風入山花鼻觀香。
別駕慇懃能設醴,吾曹嬉戲且逢場。
鳳凰池上今文伯,猶憶春闈夜卷長。
牡丹摧盡蘂初成,花譜還應壓后生。
右掖昔年陪俊賞,幽蘭今日助詩情。
當階鎮日翻紅艷,傍砌何人翫秀英。
國色要須歸第一,花王從此浪收名。
城峻先迎月,簾疎不隔風。
棋聲傳下界,鴈影沒長空。
島嶼秋光里,樓臺海氣中。
登臨故待晚,雨外夕陽紅。
昔人筑斯防旱澇,龍鐘常相天地造。
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
歲歲常豐民自怡,幾家燈火兒誦詩。
何處漁歌蘆中起,欵乃一聲山月低。
春色堂堂去,云容故故陰。
情連芳草遠,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鳴鳩只合瘖。
杖頭方寂寞,那得濁醪斟。
云容冉冉碧于衫,蟾影騰騰穩勝驂。
萬壑涼聲生木末,一天秋色滿江南。
聞雞漫起狂夫舞,捫虱誰從隠士談。
坐想詩翁搜好句,初機還許學人參。
君侯雅有博大見,胸次不使倥傯蝕。
一朝放步城東南,超然神會而心得。
咄嗟高棟倚層空,振古奇觀今未識。
桃花春暖意如迷,凍雨聲來云潑墨。
天青一紙雁橫書,雪白千林梅著色。
四筵有客無留觴,萬事不來咸得職。
鴻筆昭代今文宗,危言劘上古遺直。
愿馮英略決籌帷,凈掃妖氛清八極。
緣知此景不須戀,留與邦人勤愛惜。
駟馬高車照路光,幡然改轍興何長。
空山猿鶴驚無恙,同社雞豚樂未央。
祗見歲華來冉冉,不知耆舊去堂堂。
北邙道上麒麟冢,誰得歸休十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