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進士作三年通一經
歲月去如矢,橫經徒慨然。
誰能通一藝,真不負三年。
用意窺園外,收功刻楮邊。
幽光回蠹簡,新意出陳編。
上相黃金重,諸儒白首鮮。
同聲不同調,嘆息伯牙弦。
歲月去如矢,橫經徒慨然。
誰能通一藝,真不負三年。
用意窺園外,收功刻楮邊。
幽光回蠹簡,新意出陳編。
上相黃金重,諸儒白首鮮。
同聲不同調,嘆息伯牙弦。
歲月流逝如飛箭般迅速,我空對著經書感慨。誰能真正精通一門學問,那才真不辜負這三年時光。學習時心思像董仲舒一樣專注于園外之外,下功夫如同雕刻楮葉般精細。讓舊書煥發出新的光彩,從陳舊的典籍中發掘出新意。宰相看重有真才實學的人,可眾多儒生到白頭也難有成就。大家雖同是追求學問,卻水平不同,真讓人像伯牙失去知音一樣嘆息。
橫經:指讀書。
通一藝:精通一門學問技藝。
窺園:西漢董仲舒專心讀書,三年不窺園,后用“窺園”形容專心苦學。
刻楮:傳說有人用三年時間雕刻出像真楮葉一樣的東西,后比喻技藝高超、下苦功夫。
蠹簡:被蠹蟲蛀壞的書籍,指舊書。
上相:指宰相。
伯牙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能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絕弦,不再彈琴,比喻知音難覓。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參加科舉或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當時社會注重學問和科舉,眾多學子苦讀經書以求功名,但真正能學有所成、獲得賞識的人卻很少。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慨時光流逝,自己和眾多儒生的艱難處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與學問,強調精通一門學問的不易。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學習狀況和心境。
洞繞寒溪古木蒼,偶窮云際出微茫。不知天上歸蟾窟,疑有人間奏鳳簧。青眼夢中心未穩,瑤池春邇興初長。匆匆卻訝相逢好,自是相逢誤二郎。
避名依野老,危行托狂僧。蹈海非今日,尋山住上層。黃龍持鈍斧,雪嶠撥殘燈。自了英雄志,居然契大乘。靈象何人識,冥鴻有客思。虛空無住著,矰繳枉勞施。明月浮杯遠,孤云振策遲。萬人看出處,示寂在京師。二十三年別,頭顱故不同。游方何處止,求相本來空。法海龍應化,塵樊鶴在籠。三生石上月,誰問牧牛童。西山塵境外,水木本清虛。自結詩書侶,長留仙佛居。顛汪遺蛻后,狂李涅槃初。重會知何日,衰顏豈待渠。
上山采蕺留山阿,衱蕺下山日午蹉。回首白云漫漫多,云中仙吏脫佩珂。停驂獨上舞婆娑,九秋鶴唳搖林柯。孤亭高標白云窩,俯臨萬井如星羅。悠然懷古山之陂,右軍遺跡今苔莎。蓬蒿是處少經過,叩門不見羊與何。止留清池浴鴐鵝,旌干欲去道不呵。北郭先生寤也歌,蕺山窈兮鐘山峨。鐘山鳴琴聲相和,為我洗耳清云蘿。
豆蔻香初綻,嬌癡未解愁。唇輕噓竹夢,指巧擪龍湫。但惱江南雨,長為案側囚。他朝絲繭破,化蝶自優游。
吳興自得曹韓法,父子丹青更一家。神駿按圖猶不識,空今天馬涉流沙。
畫舫薰風向八閩,西江人物外臺臣。璽書在手官威重,金帶橫腰寵命申。圣代不增新利額,清門無忝舊儒紳。同年況接同門契,傾倒離觴莫厭頻。
月痕抹宮簾,涼風滿仙腋。金閨歌吹深,不覺東方白。誰知長門宮,偏怪蟾漏澀。脈脈對曉蘭,風中抱香泣。
策疲驢過市,貌黧黑,顏猙獰。倘月下相逢,真疑地獄,忽見幽靈。風生。黯塵撲面,者風塵不算太無情。白盡星星雙鬢,旁人只道青青。豪英。百煉苦修行。死去任無名。有衷心一顆,何曾燦爛,只會怦怦。堪憎。破衫裹住,似暗紗籠罩夜深燈。我便為君傾倒,從今敢怨飄零。
層軒繚繞綠云堆,坐挹空青落鳳臺。一石負鰲三島去,九峰騎鶴眾仙來。越南翡翠無時見,洞口薔薇幾度開。春去春來花木好,溪頭時聽棹歌回。
風滿涂山玉蕊稀,赤龍閑臥鶴東飛。紫梨爛盡無人吃,何事韓君去不歸。
閑閑閑里憶王孫。今幸相逢語笑頻。各各勤修精氣神。行功臻。同宴桃源碧洞春。
華辀耀朱旆,宛轉凌春山。朝辭鄒魯鄉,暮過梁宋間。美哉南邦化,夢寐開心顏。丈夫四方志,車馬胡暫閒。綣綣東人懷,何時復來還。
東風淡蕩吹緯蕭,輕煖迎簇□□朝。草堂無人慰岑寂,坐看碧云橫九霄。玉京使者乘傳至,金雞放赦天恩饒。黃童白叟盡歡賀,官路蹴踏重塵飄。郡城文武走迎候,寶鞍金勒青驄驕。圣明天子再當朝,圖治垂衣猶舜堯。萬億黔黎歌頌作,百二山河氛祲銷。將軍武勇烽火息,宰相燮理陰陽調。從茲林野無遺賢,桂花浪笑淮山招。嗟余年老何足云,但好賦詩詩滿瓢。筆耕雖微可糊口,經營抵用謀漁樵。藏脩有意在守拙,避俗無心為解嘲。百年身享太平世,古道可行誰謂遙。此鄉盤薄總樂土,于壤試和康衢謠。
棹歌齊發,江云暮、吹得湘愁成雨。小酌千年,知他是、阿那年時沈午。日落長沙,風回極浦,黯不堪延佇。吳頭楚尾,非關四面為楚。幾度喚起醒累,淋漓痛飲,不學愁余句。踏鯉從黿胥濤上,怎不化成龍去。越女吳船,燕歌趙舞,世事悠悠許。明朝寂寂,雙雙飛下鳴鷺。
萬里驅車入帝關,十年棲息一枝安。承恩數對麒麟殿,卻老何資龍虎丹。金水漲波融雪盡,碧桃分蕊到春闌。江南卻憶看紅藥,紈扇羅衣不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