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元日示云孫時其弟應芝將晬陽寅辰錄四
春衫簇簇稱時裁,喜道新年上學來。接得屠蘇滿堂拜,不知小弟已先杯。
兒童賀歲滿堂前,一樣心情兩地懸。爭得便成東下計,不教凝望五云邊。
陽孫今日已成立,諸弟荊花共一叢。憑仗春風好培養,并將書筆繼衰翁。
春光又到小樓東,幾日春花爛漫紅。細想別離緣底事,鱸魚剛要待秋風。
春衫簇簇稱時裁,喜道新年上學來。接得屠蘇滿堂拜,不知小弟已先杯。
兒童賀歲滿堂前,一樣心情兩地懸。爭得便成東下計,不教凝望五云邊。
陽孫今日已成立,諸弟荊花共一叢。憑仗春風好培養,并將書筆繼衰翁。
春光又到小樓東,幾日春花爛漫紅。細想別離緣底事,鱸魚剛要待秋風。
嶄新的春衫整齊合身,是應時裁剪而成,孩子們開心地說新年到了要去學堂。接過屠蘇酒全家一起拜年,卻沒注意小弟弟已先喝了酒。孩子們在堂前賀歲,同樣的心情卻因兩地分隔而牽掛。怎樣才能馬上實現東下的計劃,不讓人在五云邊凝望期盼。陽孫如今已經長大成人,兄弟們如同荊花長在一叢。依靠春風好好培養,希望他們能拿起書筆繼承我這衰翁。春光又來到了小樓東邊,幾日間春花爛漫地紅了。仔細想想分離是為了什么事,原來是為了等鱸魚肥美的秋風時節。
簇簇:整齊、眾多的樣子。
時裁:應時裁剪。
屠蘇:一種酒名,古代有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飲屠蘇酒的習俗。
晬:嬰兒滿周歲。
荊花:常用來比喻兄弟。
緣底事:因為什么事。
“丙子”為干支紀年,結合詩中內容推測,此詩創作于春節期間。當時詩人的云孫上學,陽孫長大成人,家庭處于一種新老交替、充滿生機的狀態。可能因家人有分離的情況,詩人在新年之際既有對家庭團聚的喜悅,也有對分離的牽掛,從而創作此詩表達情感和對晚輩的期望。
這首詩以新年為背景,展現了家庭生活場景和詩人的情感世界。主旨圍繞家庭親情、晚輩成長以及對生活的思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體現了詩人對家庭的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交流。
玉關人老鬢絲新,千里長城在一身。
氣使黃金結豪杰,手揮白羽靜風塵。
山河四望亭中景,桃李一開天下春。
鄉日滿城騎戰馬,而今四野盡耕民。
子去尋名勝,何慚著布衣。
出門知所鄉,在旅亦如歸。
道誼無窮達,文章有是非。
寄聲陳與趙,相賞莫相違。
結屋鄰蒼海,開門面翠屏。
堂前萱草綠,壽母鬢絲青。
禮樂陳罇俎,詩書立戶庭。
一時勤卜筑,百世享康寧。
聞說營新第,無從賀落成。
門庭山水色,樓閣管弦聲。
海內二三杰,胸中十萬兵。
寧為一區計,不使九州平。
玉樓工就故人仙,宿草離離起暮煙。
曾說項斯誰復記,尚懷中散子真賢。
鼎來窮巷方今日,勝讀殘編已十年。
西望猶能話離索,秋風來共釣魚船。
宇宙歸微數,安危委大臣。
金門一回首,玉節久臨民。
雅志思行古,清風不受塵。
潔齋家學舊,用處日如新。
數椽深巷底,朝夕自委蛇。
勛業時看劍,詩書日下帷。
古碑遮素壁,破硯浴清池。
燈火伊吾夜,猶如未第時。
表出塵埃外,濃薰蘭蕙香。
風流晉人物,高古漢文章。
老眼不多見,前程豈易量。
三杯話胸臆,一笑對云驤。
虛庭貯明月,酒醒獨登樓。
偶逐一笑樂,遂成三夕留。
烏鴉工報曉,蟋蟀早吟秋。
欲赴東溪約,煩君具小舟。
綠樹掛烏帽,清波照白頭。
合隨秋燕去,那作賈胡留。
紅吐檳榔唾,香薰茉莉毬。
樽前話疇昔,一笑不能休。
寄家苕霅上,萬里故鄉愁。
未入金門奏,還為玉局游。
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
為國惜人物,凄然老淚流。
三杯成小醉,行處總堪詩。
臨水知魚樂,觀山愛馬遲。
林塘飛翡翠,籬落帶酴醾。
問訊邊頭事,溪翁總不知。
身為吟詩瘦,家因好誼貧。
如何賢太守,不念可憐人。
橘井誰知處,桃源莫問津。
秋風吹白發,滄海老垂綸。
寄跡小園中,豈不勝旅舍。
俗事無交加,客身自閑暇。
鄰家有酒沽,杯盤亦可借。
吟侶適相過,新詩堪膾炙。
足以慰我懷,留連日至夜。
吟詩不換校書郎,但欲封侯管醉鄉。
疎懶無成嵇叔夜,清狂似達賀知章。
安貧不怕黃金盡,既老從教白發長。
百計不如歸去好,子孫相對說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