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口泊舟曉望天柱峰
根盤潛岳半,頂逼日輪邊。
冷碧無云點,危棱有瀑懸。
秀輕毛女下,名與鼎湖偏。
誰見扶持力,峨峨出后天。
根盤潛岳半,頂逼日輪邊。
冷碧無云點,危棱有瀑懸。
秀輕毛女下,名與鼎湖偏。
誰見扶持力,峨峨出后天。
天柱峰的根部盤繞在潛岳的半山腰,峰頂幾乎要挨著太陽。它冷冷的青碧色山體上沒有一絲云彩,險峻的棱角處懸掛著瀑布。它的秀麗比毛女峰更勝一籌,它的名氣與鼎湖峰有所不同。誰能看見支撐它的力量呢,它巍峨地在開天辟地后屹立著。
根盤:指山峰的根部盤繞。潛岳:即潛山,又名天柱山。
頂逼:峰頂接近。日輪:太陽。
冷碧:指山峰呈現出清冷的青碧色。
危棱:險峻的棱角。
毛女:傳說中在華山修煉的仙女,這里指毛女峰。
鼎湖: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之下,鼎成而有龍垂胡髯迎黃帝上天,后人因名其處為鼎湖,這里指鼎湖峰。偏:有不同之意。
扶持力:支撐的力量。
峨峨:高聳的樣子。后天:指開天辟地之后。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浣口泊舟時,清晨眺望天柱峰,被其雄偉的景象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天柱峰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天柱峰的雄偉壯麗。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表現手法展現山峰之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也是描繪自然景觀的佳作。
百罰深杯,都不記、歸來時節。仿佛聽、重城更鼓,催成離缺。江上愁心山斂翠,津頭夜色沙如雪。漸中年、懷抱更深交,難為別。
歌聲緩,行云歇。尊酒散,香塵滅。想來宵何處,亂山明月。得意春風群玉府,第名早晚黃金闕。但相思、莫遣雁來時,音書絕。
公從西蜀歸,我向江東泊。
中流忽招呼,兩鬢已非昨。
談笑起清風,循省內無怍。
每思國有人,災變何由作。
嗟天生公才,本以救民瘼。
鶯鳳翔高霄,無乃舉措錯。
倚注自有時,終為天下壑。
冥鴻迥爾逐高飛,早晚塵緣認靜機。
澬水煙恬漁唱晚,龍山月朗羽儀輝。
白頭青眼憐同調,黃菊蒼松憶舊磯。
別后弧南頻引望,并州魂夢自依依。
楓橋秋水綠無涯,楓葉滿樹紅于花。
萬里之行才十里,闔閭城頭尚堪指。
游子尊前淚濕衣,離心已逐片帆飛。
酒酣不識身為客,意欲元同送者歸。
一位才彰五位分,
君臣葉處紫云屯。
夜明簾卷無私照,
金殿重重顯至尊。
紅樓玉體夜橫陳,
油壁香車屬美人。
夢醒巫山云雨散,
熒屏嬌怯說純情。
采蘭贈弟弟如金,珍重金蘭只此心。
屈子秉芳留佩韘,左思招隱間重襟。
驪駒北上瞻高步,虎節西歸聽好音。
奕世聞詩齊魯并,豈惟韜略似淮陰。
千溪鸞鳳舞蒼空,
虛直分明是此中。
玉振許誰知萬古,
白頭天下領清風。
羈客胸懷少,天涯侶伴稀。
未須愁獨立,終是念歸飛。
云來吹水葉,潮去落沙衣。
酷憶湘江上,梅花伴釣磯。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度嶺年殊少,軒車滿路光。
病中吾見汝,秋后客何鄉。
伏枕違清論,開篇得妙方。
愈風文檄在,繼述有諸郎。
香暖幃。玉暖肌。嬌臥嗔人來睡遲。印殘雙黛眉。
蟲聲低。漏聲稀。驚枕初醒燈暗時。夢人歸未歸。
云散鶴飛何所止,
殿臺散木長橫枝。
閒尋舊日經行處,
荒草猶眠半截碑。
泳飛樓上吟,記賞竹巖深。
鶴已幾番子,棠仍千樹陰。
名隨北斗上,刻笑峴山沉。
獨欠巖翁些,交游尚掛心。
塞遠風寒山積雪,
海深流急水難冰。
艱難歷盡增才智,
老大歸來泯愛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