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乘車戴笠之謠其相逢必有歌蓋逸之也戴笠者歌曰
南園道,
蕭蘭不同芳,
共是三春草。
南園道,
蕭蘭不同芳,
共是三春草。
南園的小路上,艾蒿與蘭花散發著不同的香氣,卻都是春日里生長的草兒。
蕭:艾蒿,一種有特殊氣味的草本植物。
蘭:蘭花,香草,常象征高潔。
不同芳:香氣各不相同。
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泛指春天。
標題提及此詩為古代‘乘車戴笠之謠’的一部分,‘乘車’代指富貴者,‘戴笠’指平民,歌謠為戴笠者所唱。推測為民間流傳的逸詩(失傳之作),反映了古代不同身份者相逢時,從平民視角對世間萬物差異與共融的觀察,具體創作時間與詳細背景因文獻散佚已不可考。
詩以蕭蘭異香卻同屬春草為喻,揭示萬物各有特性卻共生于世的自然哲理。語言質樸,意象尋常,體現了民間歌謠貼近生活、以小見大的藝術特色。
舜枯槁,堯瘠癯,益稷播藝躬耕鋤,神禹勤瘁勞體膚。
子孫放廢等庸奴,一身辛苦逾匹夫。
孔子稱大圣,顏子稱大儒。寢席不暇暖,簞瓢困窮廬。
盜跖飽人肉,列鼎吹笙竽。莊??肆淫虐,玉食驅華車。
人生貴得意,孰識賢與愚。
白日沉西山,煙藹低平蕪。悲風攪原隰,勁氣摧高梧。
歌鐘滿前庭,賓客羅簪裾。侍女艷流景,芳澤揚通衢。
珍肴如丘山,美酒如江湖。賢圣茍如此,不醉將何如。
落葉逐驚風,落花逐流水。
漂零無定端,寄托隨所委。
朝榮瑤圃中,暮落窮轍里。
豈不惡糟糠,豈不愿羅綺。
羅綺閉深宮,嫉妬交相靡。
糟糠守窮廬,苦樂同終始。
行藏宜自然,燕巢茅屋底。
恭持天子節,再經邯鄲城。
斷垣四頹缺,草樹皆欹傾。
慨念全趙時,英雄疲戰爭。
殆及五季末,瓜分無定盟。
慨念藺君高,璧亦安所盛。
翩翩魏公子,有德勝所稱。
殆今已千年,廢臺漫崢嶸。
趙民尚自若,歌舞娛春榮。
金石絲簧奏,仿佛余新聲。
興廢乃爾爾,人事徒營營。
望城只嘆息,盡付西山青。
秋日苕溪路,輕舟棹晚霞。
夢魂猶畏客,行李乍離家。
細細來涼吹,娟娟有晚花。
平生云水興,老境似難夸。
福地今身到,玄天舊跡非。
溪聲寧有謂,山意了無機。
儼立千云纛,同來二羽衣。
酒新良可飲,棋妙不須圍。
范陽盧以仕南遷,卜宅空山不計年。
間氣有鐘超象類,美材無匠制方圓。
誰能判斷風旛話,等是追隨粥飯緣。
攜客同來又同去,浮屠依舊插蒼煙。
老彭臨安來,惠我以寒山。
盡是化導意,更無一句閑。
頓驅迷悮心,盡置針石間。
久久得受用,誰畏凋朱顏。
春服僅能試,荷小未成蓮。
畫舫維青幄,平波冪素煙。
暖日薰花氣,新萍點翠鈿。
歌吹浮天上,旌旗轉座前。
促粧留晚景,續酒載歸船。
前驅戒津吏,除道候江壖。
下帷聞說盡英奇,賦就三都墨未醨。
分比楚蘭同講學,文逾荊玉不遐遺。
豹藏煙霧聊相與,蚌剖珠璣要及時。
龍虎他年題淡墨,綠衣皂蓋看風姿。
久廢危亭也待時,俄然榱棟出镃基。
已應氣象軒城表,更覺登臨冠海湄。
萬里秋風宜落帽,四并高會稱傳巵。
幽人但把東籬菊,坐看南山久未移。
雕章琢句茂家聲,如閱龍跳讀快晴。
秀韻凌虛天外立,春熙及物坐中生。
只應翳鳳游八極,但覺儀韶聞九成。
愿看浯溪擅文學,要收功業付耆英。
回首清明遠矣哉,和風還挾禊辰來。
麗人空憶行歌樂,曲水難追翰墨才。
鬢發飄蕭吾自祓,形骸放蕩孰相開。
早知勝集荷塘上,何不飛觴看恥罍。
樂物羈棲伴,筋骸放逐余。
自甘門有雀,寧嘆食無魚。
傾蓋情文腆,投醪笑語舒。
晚途多感慨,頼此得時祛。
懸車歸臺山,乘田方自勤。
豈謂羈紲舊,嚴召煩圣君。
至止忽三歲,遇事無一欣。
屢奏歸田書,遐心行白云。
車騎紛來去,帆檣競溯沿。
云閑天淡淡,江靜竹娟娟。
恥學飛騰術,慵參寂滅禪。
春風常滿意,無處不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