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其一 早春
春點煙紅,露晞新綠,土膏漸香。散懶慵情性,尋幽選靜,一筇煙雨,幾處松篁。恨我求閑,已成遲暮,石淺泉甘難屢嘗。猶堪去,向清風皓月,南澗東岡。
如今雁斷三湘。念酒伴、不來梅自芳。幸隱居藥館,孫登嘯詠,從容云水,無負年光。且共山間,琴書朋舊,時飲無何游醉鄉。歸常是,趁前村桑柘,猶掛殘陽。
春點煙紅,露晞新綠,土膏漸香。散懶慵情性,尋幽選靜,一筇煙雨,幾處松篁。恨我求閑,已成遲暮,石淺泉甘難屢嘗。猶堪去,向清風皓月,南澗東岡。
如今雁斷三湘。念酒伴、不來梅自芳。幸隱居藥館,孫登嘯詠,從容云水,無負年光。且共山間,琴書朋舊,時飲無何游醉鄉。歸常是,趁前村桑柘,猶掛殘陽。
春日點染出如煙的紅韻,晨露曬干了新生的綠意,泥土漸散出芬芳。我帶著懶散的性情,尋幽探靜,拄著竹杖踏煙雨而行,經過幾處松竹。可恨我尋求閑適已至遲暮之年,石淺泉甘的清趣難以常嘗。所幸還能前往,伴著清風皓月,漫游南澗東岡。如今雁兒斷絕了三湘的消息,思念酒友未至,唯有梅花獨自芬芳。幸得隱居藥草滿館,如孫登般長嘯歌詠,從容于云水之間,不負美好時光。且與山間琴書舊友相伴,時常暢飲醉游于虛無之境。歸來時,總趁前村的桑柘樹,還掛著殘余的夕陽。
筇(qióng):竹杖。
松篁(huáng):松樹與竹子。篁,竹林。
孫登:魏晉時期隱士,性沉默,好嘯詠,此處借指隱逸生活。
無何:虛無之境,典出《莊子·逍遙游》“無何有之鄉”。
桑柘(zhè):桑樹與柘樹,泛指田園樹木。
此詞約作于作者晚年隱居期間,具體時間無考。時作者或因厭倦世俗紛擾,選擇退隱山林,于早春時節觸景生情,通過描繪山間風物與隱逸日常,抒發對閑適生活的滿足與珍視。
全詞以“早春”為引,上片寫尋幽探靜的行跡與遲暮求閑之嘆,下片轉寫隱居之樂與故友相伴的溫馨。主旨緊扣“隱逸”,既含人生遲暮的感慨,更突出對當下閑適生活的珍惜,語言質樸自然,展現了隱逸文學中“樂在山林”的典型意趣。
一別都門十六霜,重來人識老春坊。詞林舊例呼前輩,蘭省新銜進左堂。未覽文移先畫押,才傳云板便歸房。綠陰清晝支頤坐,時見流鶯出苑墻。
宮徙瀆山方得地,閣藏宸翰不知年。先生只此在山中,莫道云深不知處。
中年知學道,所得不造微。老來衰拙甚,動與世俗違。詩書束高閣,蓬藋掩壞扉。自應車馬絕,不待門墻揮。
偶作金臺侶,偏驚雪調駢。隆中猶抱膝,稷下半談天。危坐時終日,狂歌忽幾年。芙蓉江上夢,秋色想聯翩。
耶舍當年負鐵來,靈光今向七賢開。憑君為走三千里,親捧祥云到寶臺。
蓬弧此日君初度,蒲柳之姿期偶同。天地百年都是客,江湖多病早成翁。相思千里共明月,極目停云邈下風。珍重歲時眠食好,鼎鉉正爾待名公。
何來濯濯雙花鴨,減餐買歸荒亭角。爾性潢污藻荇間,五啄十飲色不樂。況復主人齋廚空,義難淟涊累瀺灂。作者廷禮吟正聲,上下三唐典則存。我愛其書不能致,眼如望羊心煩冤。嗟爾霜翎鶴哉軒,含凄貿之貴者園。常令神王勿我樊,小奚從旁哂而言。書法換鵝愛其緷,賣鴨買書鴨毛蕃。鴨去蚨還灶煙屯,詩卷歷落視饑魂。
風過松有響,石激水如灘。靜入幽人耳,遙聞清夜彈。引中思走馬,意內想猗蘭。莫上高臺坐,南音不慣寒。
東田水決西田流,十日雨汁少日休。勿厭唾金夜縷縷,準擬炊玉秋浮浮。我欣清腸免牛吼,坐快赤子非魚頭。社鬼豚蹄政浪得,使君端是監河侯。
烏鴉引子隨初旭,赤練飛花近晚春。自分不如田野叟,濁醪長有俗相親。
金聲玉振飛清響。樂府大成真寶藏。八方桃李競芳華,一代宗師尊德望。開箋煦煦春風暢。誨益諄諄秋月朗。江天遙望祝椿齡,南極星輝鐘阜上。
三神山遠不能尋,惟有洛伽名古今。萬里扶桑開四照,九天靈鷲削孤岑。一枝鸚鵡多饒舌,遍海蓮花不染心。謁罷潮音靈洞口,皈依愿發晚濤深。
嬌癡稚女最關情,新讀毛詩一半生。忍死看他成長去,喘絲親訓兩三聲。
遲月月已上,清光在高木。未能照我庭,團團隔東屋。
人間何物度朝昏,懶性新來更厭喧。除卻跏趺惟飲酒,才聞呵殿便關門。虛窗月上摹松影,塵榻僧來印衲痕。獨有盆梅嫌寂寞,故舒丹蕊照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