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園十詠 其七 琴臺
風過松有響,石激水如灘。靜入幽人耳,遙聞清夜彈。引中思走馬,意內想猗蘭。莫上高臺坐,南音不慣寒。
風過松有響,石激水如灘。靜入幽人耳,遙聞清夜彈。引中思走馬,意內想猗蘭。莫上高臺坐,南音不慣寒。
淮山深處,容我卓錫。樹下經行,巖間宴寂。
六十余年,脇不至席。天子三詔,掉頭不應。
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揺海驚,天空地迥。
后代兒孫,則反于是。如乳中蟲,貪嗜世味。
我尋其跡,為隕涕淚。
贈以之中擊電機,不令點畫入思惟。
嘶風木馬空成夢,喘月泥牛醉未知。
五蘊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時。
云門函蓋乾坤句,語默何人遘得伊。
野人勸我鑿地??,才能容膝便有余。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
廣文無氈與客設,蒲團但學僧跏趺。破鐺折腳自然煮,中有至樂人所無。
我游東南古佛剎,潭潭大屋干浮屠。環床接席如坐井,白灰蓋火深模糊。
貴人盡臥紅氍毹,春風習習生四隅。牽衣留客長夜飲,一石屢醉狂淳于。
我家環堵真癯儒,鷃鵬無羨安枋榆。勞生養此夢幻軀,誰能華睆慕大夫。
時從村叟交蹠語,炔焰爬搔味醍醐。床頭一榼自取飲,醉后耳熟時歌呼。
坐想潁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閭。此時無人知我樂,惜哉不與二仲俱。
我兄何時結茅廬,小窗請試新規模。
萬古溪流去不回,舂撞澗谷石門開。
尋源不必武陵客,過眼驚看滟滪堆。
寒碧照人無底寶,鏗轟殷地半空雷。
結茅安得從僧住,自把鋤耰辟草萊。
閉眼黃庭萬想歸,此心久已息紛馳。
幽居正喜門羅雀,晨起何妨笏拄頤。
自信丹田足梨棗,不憂瘴雨滯茅茨。
三山咫尺承明遠,世路榛蕪誰與披。
聲音語言形體絕,何以稱為光世音。聲音語言生滅法,何以又稱寂靜音。
凡有聲音語言法,是耳所觸非眼境。而此菩薩名觀音,是以眼觀聲音相。
聲音若能到眼處,則耳能見諸色法。若耳實不可以見,則眼觀聲是寂滅。
見聞既不能分隔,清浄寶覺自圓融。以無執故則有光,雖有千臂如兩手。
以無分別故寂滅,雖有千手如一身。既無分別亦無執,雖有千眼兩目同。
故稱光音寂靜音,及觀世音三種異。稽首對現妙色身,徧一切處如虛空。
妙哉此像非筆畫,厭足佛子欣慕心。藕絲銖衣春霧白,覆此隨好光明聚。
一切眾生熱惱滅,我手方舍甘露枝。唯佛子因心清浄,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畫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燈見。了知此畫非工有,謂燈能見其可哉。
我無此像乃能贊,如眼見物不自見。自能說偈不蓄像,眼有見矣燈亦可。
愿持此大解脫門,施眾生作無所畏。世世但無礙辯才,稱贊觀世音功德。
地水火風,動暖堅濕。
是中何從,出此堅實。
蓋眾生心,引大法力。
化為光明,圓粹五色。
稽首死心,罵人老賊。
大暑方蒸濕,云興忽蔽空。
俄然飄細雨,快矣濯清風。
變化誰能測,炎涼迥不同。
馬前襄漢路,山色有無中。
王謝風流要有種,誰比君家俱得鳳。
慈明兄弟稱八龍,未易賢愚推伯仲。
應機短小精吏治,千里名駒方試鞚。
皎然若谷冰雪姿,雕琢肺肝嫌未痛。
英標颯爽吾知止,割雞今欲牛刀用。
胡為從事筦庫役,無乃漢陰工抱甕。
嗟余飄泊同閭里,一味窮愁惟子共。
詔恩雖脫鐘儀囚,未敢彈冠效王貢。
平生世味似嚼蠟,丘壑暮年尤自縱。
為君懸榻待歸來,故人早破邯鄲夢。
道眼年來等色空,塊蘇不羨化人宮。
敢嫌仲蔚蓬蒿陋,久悟邯鄲夢幻中。
甕牖繩樞知達觀,兔葵燕麥任春風。
箕山咫尺行當隱,巢許高蹤躡二公。
德以退為進,謙以后為柄。
跡以暗而彰,麝匿缶而香。
視夫子之胸次,若螻蟻其侯王。
方罾繳而去之,登千仞而翺翔。
與夫蒼顏槁項論博南,策未央者,殆各夢而同床乎。
毗盧無生之藏,震旦有道之器。
談妙義借身為舌,擎大千以手為地。
機鋒不減龐蘊,而解文字禪。行藏大類孺子,而值休明世。
舒王強之而不可,神考致之而不起。
此天下士大夫所共聞,然公豈止于是而已乎。
卒歲優哉樂事全,家庭瑞氣鬰蔥然。
椒花頌酒祈新福,臘雪飛空作有年。
塞馬未歸人勿嘆,黃粱已熟客猶眠。
潁濱遺老非虛語,萬古巢由不獨賢。
廣文流落坐才名,世為長沙惜賈生。
明主愛才非忍棄,大鈞播物豈能爭。
空嗟抱藝頻三黜,不待驚人試一鳴。
賴有遺編照千古,賢于萬戶寫銘旌。
屏帷夜久灰殘獸,紙帳寒驚月在窗。
似聽竹聲知有雪,便添酒興欲傾缸。
西鄰正想蒲團穩,古殿遙瞻老柏雙。
自笑窮愁拙生理,不謀升斗待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