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行人姚世昌使暹羅二首
芙蓉江上餞東風,梅嶺南來望去鴻。聞說近來消息好,海波一碧玉壺空。
郡衙襦褲兩孩提,也辱先生一命題。為報近來粗識字,時分風栗覓霜梨。
芙蓉江上餞東風,梅嶺南來望去鴻。聞說近來消息好,海波一碧玉壺空。
郡衙襦褲兩孩提,也辱先生一命題。為報近來粗識字,時分風栗覓霜梨。
第一首:在芙蓉江邊設宴送別東風(代指友人),從梅嶺之南翹首盼望北歸的大雁(傳遞消息)。聽說你近日傳來的消息很好,海上風平浪靜,碧波如洗,仿佛玉壺倒空般澄澈。第二首:郡衙里穿著短衣的兩個孩童,也承蒙先生為他們題詩。特來告知你,如今他們已略識文字,還時常分食風干的栗子與經霜的梨。
大行人:明代行人司長官,掌傳旨、冊封等事;暹羅:泰國舊稱。
餞東風:以東風代指友人,設宴送別。
去鴻:飛雁,古人以雁傳信,此處代指姚世昌的消息。
襦褲:短衣與褲子,代指孩童;命題:題詩。
風栗:風干的栗子;霜梨:經霜后更甜的梨,代指孩童的日常食物。
姚世昌以大行人身份出使暹羅(今泰國),詩人與之交好,故作此二詩寄贈。首章寫聞其出使順利的欣慰,次章借當地孩童成長回應姚世昌的關懷,反映明代與暹羅的外交往來及詩人對友人的牽掛。
兩首詩一寫對友人出使的關切,一述異域孩童的成長,既展現明代外交背景,又以日常細節傳遞溫情,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
骨格孤高太瘦生
民門霜雪斗晶明
后開桃李千門滿
才染東風便不清
不多求故得,不雜學故明。
欲得心常明,無過用至誠。
春事攜尊盡,
清溪倚杖看。
山容薜荔古,
水氣桃花寒。
仗飲扶馀醉,
為歡別起端。
如能念狂簡,
吾豈任簪冠。
身世吾今醉,
乾坤爾輩逢。
褰裳采蘭芷,
奏曲起魚龍。
返照杯頻得,
浮煙闕自重。
莫嗔歸騎緩,
花底愛行蹤。
云中人兮云為幕,終日蒙頭兮白云漠漠。雞空聞聲兮犬吠葉落。云關閉兮謝游客,中思無為兮永與世隔。
云中人兮云為衣,天地鴻蒙兮不知東西。東西不知兮南北,身不見兮獨行無依。槁坐兀兀兮永與世忘機。
云中人兮云為床,抱云眠兮游羲皇。日高三丈兮始轉身,展開眉頭兮視日光。睡法莫傳兮宵有息,中夜存存兮永不忘。
冰霜鍊就歲寒姿,譜出梅溪絕妙詞。
嚴制久欽才敏捷,苦吟自笑性頑癡。
那堪急景催人老,轉眼良朋識面遲。
聞道探親歸期近,煩憑雙鯉慰相思。
歲華猶暖山藏翠,
客起還留海獻鮮。
風雅可憐元太守,
一生魂夢已茫然。
半世聞龍井,
今年傍驛車。
山中無乳竇,
世上有鳴渠。
投石占陰洞,
班荊飯野蔬。
京塵紅一丈,
無路到僧居。
盡攬秋聲歸笛里。費買山錢,托跡壺中地。蘿月肩寒云面起。衣襟滿挹空林翠。
叢桂小山招隱意。猿鶴前盟,燖冷都多事。離亂親朋疏雁字。東坡誰問渠生死。
玉立君家好弟兄,
藍田風采照花城。
版輿壽母人間盛,
千里何曾去送迎。
臥病忽驚秋,
剖瓜滿彩樓。
有懷情不寐,
新月曲如鉤。
冰雪清姿別樣嬈,
枝枝淡墨暈生綃。
一般棖觸伊誰喻,
南浦東風紅板橋。
蕭灑桐廬郡,
嚴陵舊釣臺。
江山如不勝,
光武肯教來。
三百六旬初一日,
四時嘉序太平年。
霓衣絳節修真箓,
步武祥云奉九天。
二月芳郊春草生,故人相送薊門城。知君歸奉中涓教,應促平反使者行。
地接荊梁下五溪,春風先到夜郎西。使君佩印行邊徼,箐鳥江猿處處啼。
黔中未隔古牂牁,盧橘巴焦日漸多。一帶盤江通洱海,西南何地不恩波。
竹索橋西路更長,葉榆河北渡瀾滄。碧雞金馬誰云遠,不數王褒事漢皇。
絕喜他鄉見似人,
頗如畫手善傳神。
忽思今昔無窮事,
十五回經癸丑春。